原标题:“11天威 MTN2”债券违约——
国企债券首单违约敲响刚性兑付警钟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违约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个案性金融风险时有发生,过去兜底式的清算方式逐渐转变,即由过去的“刚性兑付”逐渐演变成让市场秩序来主导
市场广泛关注的国企债券违约“首单”最终坐实。4月21日,有央企背景的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2014年度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融资能力丧失,资金枯竭,虽经多方努力,仍未筹措到付息资金,因此未能按期兑付8550万元利息。
新能源领域巨亏
《经济日报》记者从该公司官方网站了解到,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以生产电力变压器为主导产品的大型现代化高科技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其前身为保定变压器厂,2008年正式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员企业。主要经营变压器类产品、输变电配套产品、光伏及风电设备等,是国家级的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河北省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
此次出现违约的“11天威 MTN2”债券,于2011年4月21日发行,2016年4月21日到期,发行规模共计15亿元,债券利率为5.70%,本期应付利息8550万元。违约发生后,主承销商建设银行方面表示,将持续督促企业及时披露信息并全力筹措偿债资金,落实债券违约后的投资者权益保障措施,协商处理后续赔偿方案和违约支付安排。
另据天威集团4月14日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2014年合并报表累计利润总额-1014028万元,同比增亏377730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新能源行业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走低等情况仍未明显好转,收入成本倒挂现象严重,部分新能源公司处于停产状态;二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34131万元,同比增加减值302208万元,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显示公司年度经营性亏损均来自于新能源产业。
“投资策略失误是天威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据相关人士介绍,“巨亏主要源自其涉足的新能源领域。自涉足新能源业务以来,天威集团投资了多个光伏业务平台。但面临市场压力,多难以为继,停产甚至破产,计提巨额减值准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公司的‘老本行’变压器和输变电等业务发展较好,但已经难以弥补新能源领域的巨亏。”
中诚信国际研究部总经理张英杰说,“实际上早在2014年9月,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债务偿还将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股东支持,而从去年其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曾以债权人身份对其起诉来看,依靠股东兜底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市场冲击不大
“不太可能发生大面积恐慌,对市场冲击有限。”招商证券债券研究员孙彬彬分析,“天威集团的信用风险暴露由来已久,市场发酵时间很长,从去年以来就已经因行业不景气而利润大幅下滑,评级机构在此之前已经由发行时的AA+多次下调信用等级,相关报道和解读也有很多,因此违约风险已被揭示,市场应该早有心理准备,这次的公告只是印证了之前的推断。”
张英杰认为,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该公司有可能最终依靠重组或者部分资产的出售来偿还债务。
事实上,今年的ST湘鄂债、佳兆业等违约事件都属于个案,呈明显的“离散型、非区域性、非系统性”特点,加上流动性宽松的宏观背景,对信用体系的冲击是比较小的。孙彬彬说,相较而言,真正比较典型的信用违约爆发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及2013年底到2014年初这两个阶段。2011年的特点是突发性,由于没有任何预期,所以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而2013年底到2014年初这段时间,一些行业如钢贸、煤炭等出了系统性问题,加上流动性紧张,波及面较大。
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违约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个案性金融风险时有发生,过去兜底式的清算方式逐渐转变,即由过去的“刚性兑付”逐渐演变成让市场秩序来主导。
张英杰从信用评级角度分析认为,随着违约现象的逐步暴露,信用风险将得到释放,信用评级也将更加注重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只有及时有效地揭示相关债券的信用风险,才能获得市场各方面的信赖,这就要求评级机构在评估时更客观、更准确、更具有前瞻性。
在业内看来,这次天威集团债务违约的标志性意义要大于实际影响,有利于逐渐打破投资者对于国企、央企的“幻想”,促使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从长期来看,对于推动信用评级体系重新回归理性估值也有积极意义。(经济日报记者 曹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