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这次修正业绩增加了13亿元的负债,为解决诉讼问题留出了空间,各方都在权衡重组博弈的筹码
■本报记者 夏 芳
4月23日,*ST国创第三次更正公司2014年年报业绩预告,与前两次相比,最新公布的业绩可以说来了一个“大变脸”。其亏损数字从原来的1亿元上升至15亿元,其中计提负债13亿元。这对于正在走重组之路的*ST国创来说,更正计提做法对公司未来发展影响几何呢?
而对于*ST国创此次业绩更正,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ST国创一直受官司缠身,公司因业绩低迷连续两年亏损而走在退市边缘,重组成为*ST国创唯一的救命稻草,”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如何让巨额诉讼负债不再成为*ST国创及重组方的“烫手膏药”,对上市公司及重组方来说面临巨大的考验,计提负债或许能为此次重组扫清障碍,让*ST国创借助重组起死回生。
三次修正业绩预告
据《证券日报》记者查阅*ST国创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其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时,公司预计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仍为亏损。不过,在今年1月31日,*ST国创预告公司2014年全年业绩将出现大额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到-1.1亿元。而对于此次净利润亏损的原因,*ST国创表示,“根据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公司2014年度对长期股权投资、应收款项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时间过去2个多月后,伴随着上市公司年度业绩及一季报业绩发布进入尾声,*ST国创为投资者交了一份年报业绩实底。
4月23日,*ST国创再次更正公司去年全年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再次测算,预计201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左右。
对于此次业绩预告更正的原因,*ST国创表示,由于前期公司涉及多起诉讼事项,在公司进一步获取涉及诉讼事项材料后,公司财务部门依据谨慎性原则,对公司2014年度计提大额预计负债(-13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从原来的预计全年业绩亏损1.3亿元至1.1亿元,变成亏损15亿元,超10倍的亏损额,这不得不引起投资者关注,因重大重组事项而处于停牌中的*ST国创,此次释放如此大的亏损业绩,意欲何为?
对此,某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ST国创如此大手笔的计提负债,与公司重大事项重组必有联系。
重组成公司救命稻草
事实上,业绩连续亏损,多起官司缠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报告,这些都让*ST国创走在了退市的边缘上,“保壳”成为*ST最为急切的事情。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查阅“诉讼”关键字,仅去年,*ST国创就发布了6次公司诉讼事项相关的公告。
据*ST国创去年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遭到多位上海优道投资投资人的起诉,起诉公司偿还当时的认购金额以及利息。公告显示,上海优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优道投资)以参与国创能源(即*ST国创)定增为名发行多款产品,致使数亿元资金去向不明。另外,在*ST国创身上的诉讼高达十余起,官司共涉及金额高达11亿元。
数起诉讼官司,连续两年亏损,使得 *ST的国创唯有走并购重组之路,方能帮助企业起死回生。
资料显示,在去年12月份,*ST国创完成大股东更换工作。公司原第一大股东江苏帝奥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3550万股上市公司股份,以1.4亿元价格转让给新疆万源稀金资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万源稀金),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因此发生变更。
而随着官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新大股东也承诺了未来会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这一承诺在今年4月份开始兑现,目前,*ST国创因重大事项重组而处于停牌中。
计提负债或为重组扫除障碍
就在*ST国创因筹划重组停牌之际,公司抛出了亏损15亿元的业绩修正案。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ST国创对于任何一家重组标的企业来说,都是“烫手的山芋”,此次计提巨额负债,目的就是希望在此次重组中可以轻装上阵,为公司重组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T国创修正公司业绩的时间与公告重组事项一致,公司大幅修正业绩可能与重组有关。
在沈萌看来,国内证券相关诉讼以往都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说直白点就是钱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能够顺利重组,钱就不再是问题,所以,这次修正业绩正是参考诉讼纠纷增加了13亿元的负债,也是预留出解决诉讼问题的空间,各方都在权衡重组博弈的筹码。
沈萌表示,*ST国创面临退市,为了保壳公司必须在年内完成重组。如果不能把亏损在去年一次性计提,那么很可能影响壳公司的干净程度以及重组后的业绩表现。而且,这次重组应该是双方已经达成一致,所以才会进一步向下修正业绩。“对上市公司来说,在一年内亏1亿元和亏15亿元不会有太大影响,反而会因为一次性撇清负债,让公司未来发展轻装上阵。”
从*ST国创披露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其都在为公司重组做功课,那么,*ST国创此次重组成功面临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对此,沈萌给出的观点是,“*ST国创重组的难点在于现有大股东、重组方和涉及诉讼的第三方之间的利益是否有人能做出妥协,否则谁也不会轻易负担这么大的一个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