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微商卖珠宝?低档货居多(组图)

2015年04月18日 08:06    来源: 广州日报    

  高档宝石不一定具备收藏价值与增值潜力。

  微商消费专题

  熊市抄底需警惕宝石收藏价值

  “我与其他一位同学、两个表哥,一起注册了卖珠宝的微信公众号,只卖玛瑙与水晶,过去几个月赚了好几万元,明年读大学的钱都有了。”广州番禺市民、年仅17岁的微商小老板小张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作为“老网民”,他的操作模式非常简单:做了个花里胡哨、吸引眼球的公众号,从番禺的大罗珠宝城买些别人滞销处理的低价珠宝,就开始堂而皇之地卖给自己的同学了;由于他们深谙学生心理,一传十,十传百,居然很多年轻人成为固定客户。

  文、图/记者井楠

  阳春4月,“五一”长假临近,却适逢珠宝市场“熊市+淡季”,价格“亲民”的低档珠宝、珍珠珊瑚等有机珠宝,成为电商、微商平台热销的香饽饽,很多市民也趁机大抄其底,因此“中招”的人也数量众多:地名命名的新品种玉石实际上不过是成本不足20元的玉髓与更加廉价的大理石,高价收藏到的祖母绿因为裂纹多、净度差而无法被回购。

  业内人士提醒,熊市抄底不必盲目,低档珠宝、有机珠宝、高档珠宝中的低档货色,均不是优先选择;微商平台销售珠宝多为低档产品,购买时应慎重。

  市场:

  学生也建微商公众号

  2015年以来,上文小张的案例并非个别现象,珠三角地区,加入微商一族、大卖廉价珠宝的年轻人大有人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校学生与未成年人。其利用珠三角珠宝产销基地的地理优势创业,从亲朋好友、同学群开始建立客户网络,从而走向全国,创业精神可嘉。

  据广东金银首饰商会初步统计,目前广东建立“微商”平台的珠宝商数量接近1000家,80%集中在深圳地区,而其中,有35%的商家采用的是“纯微商”的经营模式,并不拥有实体店。

  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其中的少数人已经做得初有规模、档次提升,类似“喜百福珠宝”不仅月销售额达到了数万元,而且在华林玉器市场等老牌珠宝圈中赢得了认可。而在下周召开的深圳国际珠宝展上,“电商+微商”模式也将是展会力推的主题之一。

  然而,大多数的行内人对于目前的“微商”热潮并不看好。广地珠宝的项贤彪主任概括为:“内行做实体,外行做微商。”

  他认为,珠宝行业从业者需要拥有多年的专业培训与鉴别经验,鉴赏能力不可或缺。“菜鸟”大量入市经营,投资风险会非常大。而目前所以出现这种热潮,与珠宝市场“熊市”持续了三年有关,由于市场资金匮乏、大众购买力减弱,低档珠宝成为关注焦点,而类似生意技术、资金门槛都低,刚好带给了“菜鸟”们一个机会。

  陷阱一:

  跟风收藏有机宝石 买后无处卖

  从2014年初至今,南红、砗磲、珊瑚、珍珠等中低档珠宝都受到了先后追捧,价格身价倍增。

  越秀区收藏爱好者罗小姐也跟风购买了约20万元的各类产品,少部分正是来自于好友的微商平台。最近她想将其中的几件拿到拍卖市场上出售,却遭乏人问津。她这才逐步了解到,类似产品在批发零售市场、电商平台,均无通畅的回购渠道。

  广东中创珠宝设计中心的洪汉峰会长分析,类似珠宝不适宜收藏,建议根据消费需求购买。

  陷阱二:地名命名玉

  实则大理石或低档玉髓

  “熊市”中,甩卖珠宝司空见惯。广州日报记者走访荔湾区多家玉器城,发现成堆出售地名命名玉石的特别多,比如阿富汗玉、巴基斯坦玉、南洋玉、缅甸玉等等,电商平台也有类似产品。

  广地珠宝监测中心的项贤彪主任等专业人士认为以上玉的命名均不规范,都不是国家地质宝石标准中的专有名词。其中,多数以地名命名的产品,并非透明度、硬度达到了玉的等级,而依然是长得像玉的石头,比如广东市场出现的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都是优质大理石,南洋玉、缅甸玉多是玉髓。

  陷阱三:高档宝石并不值得收藏

  祖母绿裂纹多难入行家眼

  2015年春节到“五一”,大商场的“5~6折”促销高档珠宝的活动也很多,彩色宝石、翡翠钻石也成为不少市民追捧的产品。但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来参加深圳国际珠宝展的以色列商家,均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彩色宝石普遍成色有限、净度尤其差,绝大多数不具备收藏价值与增值潜力。

  一家以色列钻石切割公司的史密斯先生举例说:“就拿祖母绿来说吧,国际公认的评判标准是高档货必须颜色鲜艳、色彩饱和度高于85%,同时净度达到了次高级别、且裂纹少,但我在中国珠三角零售市场看过了500多颗祖母绿半成品、成品,没有一粒是达到这个级别的。”而在他看来,如果无法达到以上要求,是不会有行业人愿意回购的。

  广东华友拍卖行的林朝晖也认同,即使是内地专业的珠宝拍卖市场,等级高的珠宝才更加热拍,并非每一件高档珠宝都能顺利成交。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郭晓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