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A股市场强势收阳,而港股出现联动,恒指继续向好。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资金南下的趋势没有改变,多家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也因外汇额度告罄而整体封闭。与此同时,不少QDII经理认为,港股“盛宴”受到多方因素支持,仍然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继蓝筹股之后,目前看好在香港上市的中小盘股票。
主力资金进场
“几周之前,我就意识到香港股市在价格水位不断抬升的A股背景面前,正迎来极好的投资机遇,也提示周围的熟人和朋友注意,如果当时有意识地进场,现在收益应该不错。”上周末,一位证券业界资深从业人士在微博中写下这样的感言。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不用多想,你看那时候中国人寿、中国南车这些,相对A股市场这边而言,折价不是超过5%就是接近30%,其实同股同权。我4月8日就买了点中国人寿,前几天收益不错。”一位并非专业人士投资者说。
此类的例子正昭示着民间自发的投资热情。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近日港股市场成交量飙升超越2000亿港元,远高于此前日均千亿左右的水平,而这显然与资金汹涌而入有关。如此数量级别的资金短时间内强势进场,绝不是小散能掀起的风浪。他们认为,从政策面看,今年以来多项措施“暖风频吹”,实际已为内地资金南下香港创造条件,除了部分资金是着眼于港股市场“价值洼地”之外,主力资金的进场或许有着更全局性的“争夺中资资产定价权”的考虑。
“我们看到,3月时高层在两会上表示‘深港通’将在今年启动试点,随后监管部门又明确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渠道来投资港股,允许险资投资香港创业板,应该说这些政策对于机构资金南下有着直接刺激作用,这些举措与‘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亚投行的筹建等,均是通盘考虑后的棋局,对于香港这片土地而言,则深层次的目标就是争夺中资资产的定价权。既然有这样深层次的背景,香港市场的机遇存在与否,就不能单纯从估值、存量等层面来考虑。”一家较大型基金公司的QDII经理近日聊起港股热潮时说。
既然说到了定价权的争夺,博弈就无可避免地存在。上海某基金公司海外投资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天他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观察香港市场的情况,从与在那边工作的同行交流来看,上周港股的狂飙突进和大幅震荡出乎许多外资金融机构的意料,在港股通额度第一次耗尽,多只港股一日涨幅高达百分之几十的盛况之下,一些外资机构仍在习惯性地选择了反向做空,新华保险、东方电气等被他们趁势减持。
“或许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估值已大幅超过他们的预期。”上述QDII经理说。
中小盘股将逐步受关注
近日记者向不少基金公司咨询,了解到具有海外投资部门的基金公司乃至QDII经理多数对港股市场仍然抱有良好期望,认为港股的火热升势并非是昙花一现,而很可能发展出中期以上的行情。此外,较多QDII经理却认为,接下来更多机会可能在中小盘股票身上。
“在中小型个股上,香港市场和A股的估值差距更为巨大。资金的趋利性将决定资金向低估值的板块流动,而在中小市值股票中,环保、新能源、互联网、手游等领域的港股龙头,较A股估值显然便宜很多。”某位基金经理说。
而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深港通”渐行渐近,目前深圳交易所已经宣布将深成指的数量由40只扩充至500只,新的指数中,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比例明显提高,而如果深圳成分股指数成为深港通标的,那么相应的在港股标的中,也应涵盖一部分小盘股,这就进一步打开港股小票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