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寿险三巨头2014年热销产品全揭秘

2015年04月07日 07:5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黄俊玲

  有这样一批寿险产品,其2014年的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相当于某些中型寿险公司一年的保费收入。

  有这样一款寿险产品,其2014年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堪称寿险之王。

  本期“保险周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为您独家揭秘当今寿险市场三巨头——中国人寿(601628,SH)、平安人寿、新华保险(601336,SH)2014年最叫座的十款寿险产品,探寻其热销背后的市场密码。

  八款产品年保费超百亿

  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601318,SH)、新华保险三巨头2014年的年报中,各家公司对其2014年保费收入前5的寿险产品有详细披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综合这15款产品的保费收入情况重新进行排名,得出了三大寿险公司2014年最畅销的十款产品。统计发现,这十款产品中有八款的年度规模保费突破了100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保险公司全年的保费水平。

  统计显示,按照年保费收入规模排名,2014年前十大寿险产品分别是: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保费收入626.35亿元;国寿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297.49亿元;国寿康宁终身保险,保费收入246.23亿元;国寿福禄鑫尊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213.38亿元;新华保险惠福宝两全保险,保费收入196.41亿元;平安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195.15亿元;国寿鸿盈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162.93亿元;新华红双喜新C款两全保险,保费收入121.45亿元;平安鑫利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99.42亿元;平安尊越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93.38亿元。

  快速返还型产品最叫座

  那么,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最叫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最畅销的这10款产品中,快速返还类产品多达5款,具体为国寿福禄双喜、国寿福禄鑫尊、平安金裕人生、平安鑫利人生和平安尊越人生等。

  在这五款产品中,销量最高的是国寿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其去年的保费收入为297.49亿元。据中国人寿销售人员介绍,福禄双喜每两年返还保额的10%,在受益人75岁时返还本金。而国寿福禄鑫尊虽然设置了生存保险金、特别生存金、祝寿金、身故保险金等给付方式,但其主打的思路仍属于“每三年一返”的快速返还类型。

  中国平安的金裕人生也是主打快速返还牌,在受益人60岁前每两年返还一定的金额;平安鑫利每两年返还一次;平安尊越人生则是从第三个保单年度起开始返还。

  对此,某险企人士表示,快速返还型产品收益见效快,贴近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因而比较好卖。

  传统险产品仍有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销量排名前十的保险产品中,除了五款返还型产品外,另有两款属于传统险产品,还有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显示出传统型保险产品仍有不错的市场空间。其中,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款(以下简称鑫丰新A)2014年的保费收入达到了626.35亿元,摘得“寿险之王”桂冠。

  据中国人寿相关人士介绍,“鑫丰新A”的保险期间为5年,交费采取一次性趸交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集“高固定收益、高现金价值、高保障”于一体。

  从收益看,以一位30周岁投保人为自己投保该产品为例,一次性交纳保险费10万元,生存至5年期满后即可按基本保险金额领回11.8万元。此外,“鑫丰新A”产品各年末的现金价值较老产品“鑫丰”均有所提高,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需求。

  同样热销的新华保险惠福宝,其是新华保险在保监会启动传统险费率改革后,于2013年在银保渠道推出的产品。来自新华保险的数据显示,2013年该产品累计达成保费约130亿元,为新华保险成功新增客户超过30万人。2014年,该产品亦为公司创造了196.41亿元的保费收入。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国际旅游巨头抢滩中国市场      2014年11月24日
  • · 巨头争食 58同城赶集网火拼O2O      2014年11月14日
  • · “海淘”成电商巨头新战场      2014年10月31日
  • · 私募三巨头偏爱10只股      2014年10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