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商所两板成“僵尸品种”? 业内:推广没有做好

2015年03月26日 06: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6讯(记者 蔡情 张海蛟) “3月25日大商所的纤板主力合约1505全日成交354手,”北京投资者张先生向中国经济网记者投诉称,“由于刚接触期货市场不熟悉,选择纤板合约,但每日成交量清淡,亏损仓单很难成交,这种‘僵尸品种’,客户体验度极差,完全失去了投资的意义。”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发现,今年1至2月,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的胶合板、纤维板的累计成交总量分别只占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0.03%、0.01%;累计成交金额分别只占整个市场的0.01%、0.002%。

  其实,在过去10多年中,大商所的豆二合约多数时间年成交手数甚至不足1万手,早就坐实了“僵尸期货”品种之名。

  某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夏经理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两板合约成‘僵尸品种’有可能因为前期品种调研不够充分,交割标准受到限制,后期推广没有做好造成的,毕竟两板合约市场认知差一些,还需要培育期。”

  中国经济网记者向大商所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大商所两板合约步豆二后尘 沦为“僵尸品种”

  “3月25日大商所的纤板主力合约1505全日成交354手,”北京投资者张先生向中国经济网记者投诉称,“由于刚接触期货市场不熟悉,选择纤板合约,但每日成交量清淡,亏损仓单很难成交,这种‘僵尸品种’,客户体验度极差,完全失去了投资的意义。”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发现,不仅张先生所说的纤板合约有僵尸品种之嫌,大商所的两板合约似乎都在步其豆二合约的后尘,沦为“僵尸品种”。

  具体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2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成交总量为15969.9316万手,成交额为265723.85亿元。

  其中,胶合板、纤维板的成交量分别为1.6067万手和1.1052万手,分别仅占期货市场成交总量的0.01%和0.007%;成交金额分别为9.388亿元和3.247亿元,分别只占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0.004%和0.001%。

  今年1至2月的情况综合来看,胶合板、纤维板累计成交总量分别占期货市场总规模的0.03%、0.01%,累计成交金额分别占整个市场的0.01%、0.002%。

  无论从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来看,两板期货在整个期货市场中的占比都可说几乎为零,两板合约之不活跃可见一斑,应了张先生那句 “僵尸品种”。

  所谓“僵尸品种”,是指交易量极低,极度不活跃的期货合约。

  其实,早在多年前,大商所的豆二合约就已坐实了“僵尸品种”的名头。

  在过去10多年中豆二多数时间年成交手数不足1万手。对于豆二成交不活跃的原因,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不仅和豆二合约本身交割不畅通有关,也因为豆二的价格为CBOT市场主导,此外,现货企业在豆粕豆油上进行套保相比豆二更方便。

  业内:交易所缺少作为 大商所推广没到位

  期货业内将一种期货沦为“僵尸品种”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品种本身没有代表性,其自身的现货市场需求量就不够大,那再设计这种期货就代表着它本身天生不足了。其二,品种的流通格局不顺畅。比如豆二期货,其标的聚焦转基因大豆,但国家对转基因大豆监管严格,无法在市场自由贸易流通,交割环节的不畅通导致现货企业不愿在豆二上进行套保操作。

  从交易所方面来说,夏经理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从国内来看,目前由于一个期货品种只能在一家交易所上市,各大交易所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争先抢夺新期货品种的上市上。虽然上了市,可是却成了僵尸品种,这其实也是对前期市调经费的一种浪费。”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内期市在努力推动新期货品种上市的同时,应该像国外市场一样,建立起上市品种的退市制度。

  对此,夏经理表示,“从期货交易所角度来讲,当某个品种在后台的清算系统和交易系统准备好以后,不管这个交易品种活不活跃,成本都是一样的。多一个品种挂上去,综合成本并没有增加。也因此,‘僵尸品种’退市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盘活交易量持续低迷的期货品种的有效方法在于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大宣传和推广,让投资者理解品种本身的意义。”夏经理表示。

  “但交易所只盲目抢夺新品种上市,对上市后品种活跃与否却缺少作为,在后期的宣传推广中也没有做到位。”夏经理叹息道。

  针对豆二期货沦为僵尸品种,去年11月,大商所负责人曾表示,大商所将加快制度创新抓紧研究黄大豆2号的活跃措施,目前正积极与海关、质检等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推进合约修改工作,争取明年上半年出台相关举措。

  “可是今年一季度即将走完,市场既未看到豆二期货有起死回生的迹象,也未看到大商所有什么活跃措施出台。”夏经理指出。

  7大“僵尸”品种横行 相关分析师转型谋生

  早已名声在外的“僵尸品种”绝非大商所所独有。根据《证券日报》的一份梳理报道,大商所的豆二连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线材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油菜籽、普麦、粳稻、晚籼稻被称为7大“僵尸品种”。

  根据中期协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全年,燃料油、线材、油菜籽、普麦、粳稻、晚籼稻、豆二的成交量分别占期货市场成交总量的0.000059%、0.000027%、0.000687%、0.000048%、0.000353%、0.00208%、0.000277%,占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0.000085%、0.000008%、0.000286%、0.000053%、0.000189%、0.00101%、0.000088%。

  总体看,7个期货品种的成交量、成交额占期货市场总成交总量、成交总额的比例为百万分之五、百万分之一左右。

  面对这7大“僵尸品种”,之前从事与此相关研究的行业分析师只得选择转行或者转型从事别的品种的研究。

  一家期货公司的负责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的行业分析师本来就身兼数职,新上市的品种及层出不穷的衍生品的研究都顾不过来,早已放弃了对不活跃的期货品种的跟踪、研究,再说,冷门品种的研究报告出来了也没人看。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