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房产的金融资产特性将趋淡化

2015年03月02日 08:05    来源: 深圳商报     刘伟

  ■ 本报评论员 刘伟

  不动产登记将增加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不可能不对楼市产生影响。房产回归居住类实物资产,将是大势所趋,楼市的投资价值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3月1日开始,包括房屋建筑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权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登记。之前使用的“房产证”将陆续换发为“不动产证”。国土资源部表示,力争到2015年年底全国全面换发新版证书。

  针对这一预期中的政策落地,舆论更多关注其对房价的短期影响,且多倾向于向公众“解释”,此举目的不在打压房价,对房价影响总体不大等等。

  其实,把不动产登记、个人财产信息联网、开征遗产税、开征不动产持有环节税收等已经或预期将实施等政策联系起来看,意味着个人、家庭财富间接分配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从不动产登记启动,到完成登记,到出台房产税,这个过程恰遇房地产市场走到拐点,预期发生转变。政策当然无意打压房产价格,但政策刚性增加持有环节成本,房产价格预期又已逆转,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价格的影响都不可小视。

  短期看,房产税开征之前,多套房源拥有者为避免持有成本骤增压力,减持房源是理性选择。去年三季度以来,一线城市二套房源供应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判断。至于价格,趋势已成,只是卖者集体心理价位仍不肯普降,相信随着房产税开征时间逼近,会有不少持有者不得已甩卖。

  长期看,因为持有成本发生重大变化,房产作为金融工具和升值资产的增值空间大幅缩水,社会增持意愿普遍下降,当即期房价、持有成本、预期房价达到某个平衡点时,房产回归居住类实物资产,而非金融资产性质,也将是大趋势。

  正如许多舆论所指出的那样,启动不动产登记确无打压房价本意,而是摸清情况,为未来完善房地产税体系、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体系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提供基础。

  按照本届政府承诺,以及政策走向看,先完善个人、家庭财产登记,摸清情况,然后再完成房产税等立法,对个人、家庭财产间接分配进行调整,都将在未来若干年内发生,总的取向是“法治基础上”的“社会更公平”。

  这几年,人们更多关注和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而对社会结构调整所议相对较少。

  如果说过去更强调效率优先,鼓励民间创造积累财富,调节更多集中于一次分配的话,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分化,通过调整间接分配方式,降低财富分化水平,本质上是通过经济方式改善社会关系结构。

  这个进程,是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大趋势。当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完善,落实到位,慢慢渗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那时,回望21世纪下半叶中国经济、社会骤变的几十年,人们一定会感慨:时代变了。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