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市公司参与P2P热情未减 入股、收购渐成趋势

2015年03月02日 07:1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说起网贷行业,2014年可谓炙手可热。一方面,运营平台和问题平台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始终“未见人下来”。

  随着各路资本涌入网贷行业,一些上市公司频频入股或收购现有P2P平台,并成为趋势。同时,业内平台之间的兼并重组亦引发关注。此外,伴随着P2P平台的兼并重组,网贷行业会否重蹈当年团购网站最终大批消亡的覆辙,值得深思。

  上市公司参与P2P的热情未减。

  继去年多家上市公司自建P2P平台以后,收购或参股现有的P2P平台也日渐成为上市公司进入互联网金融的方式。

  2月17日,银之杰(300085,SZ)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深圳P2P平台联金所和小贷公司金融联贷的部分股权。而此前不久,达意隆(002209,SZ)也公告称,拟参股投资广州易贷(网站名称广州E贷)。

  多位P2P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网贷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监管形势日渐明朗,控股或入股一家P2P平台,可能会成为今后上市公司或大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新方式。

  多家上市公司参股P2P

  此前,上市公司参与P2P行业已经有很多案例,比如熊猫烟花等,还有诸如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且有22家上市公司参与的鹏金所。不过,与此前大多都是自建平台不同的是,近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选择收购或入股一家P2P平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布局。

  近日,银之杰公告称,其已与深圳联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意向书》,拟在条件成熟时,由公司收购上述各方所持有的联金所和金融联贷的股权。“并以公司最终取得联金所和金融联贷控股权为合作目标的事宜达成初步意向。”

  2月18日,巢东股份(600318,SH)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摘要,该公司拟收购德善小贷、德信担保、德合典当、德润租赁、德众金融全部或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巢东股份的主营业务将扩展至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P2P网贷等类金融业务。

  达意隆则于1月20日晚间公告称,与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冯耀良签订了《意向书》,拟以增资方式参股广州易贷。根据协议,易贷公司拟将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资到1亿元至1.5亿元,其中达意隆参与增资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持股比例为不超过增资扩股后的10%。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个P2P平台从开起来到吸引一定的流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上市公司自建平台,应该是有这个能力,但这样做耗费的时间较多。如果采用收购的方式,就能快速将平台做起来。

  平台看重上市公司资源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参与P2P,能够将他们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带给现有的P2P平台,而大多数P2P平台目前并没有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信用优势,所以一些平台也愿意接受上市公司入股。

  知情人士表示,联金所此前也有多家公司调研考察过,最后愿意接受银之杰,是因为该公司有较多的金融资源和牌照,而且比较有知名度。

  棕榈树CEO洪自华认为,目前,全国大多数平台都没有很强的背景,进一步做大比较困难,做金融还是需要一定的信用和知名度,所以一些平台比较倾向于接受有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参股。

  洪自华认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背书能力,还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他们想进入这个行业也无可厚非。而且,互联网金融是目前很热的概念,收购或入股P2P平台也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

  此前,多家上市公司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股价得到大幅度提升。

  洪自华认为,上市公司参与P2P,可以入股也可以自建平台,如价格比较合适的话,收购入股这种方式可能更加合适一些。自建平台需要重新组建团队,也需要时间,而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一些早前进入的公司已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具有一定优势。以后,收购入股应该会成为上市公司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方式。

  前金所副总经理梁释贤认为,刚开始大家都喜欢自己搞,但现在很多平台看到之前的情况,事实已证明自建平台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非常高。慢慢大家就开始理性了,且收购一家平台所用成本也不是很高,控股未来应该会成为主流方式。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银行更适合做P2P资金托管      2015年02月28日
  • · 业内称今年P2P平均利率或降至15%      2015年02月27日
  • · P2P平台监管规则缘何迟迟不出台      2015年02月26日
  • · 央行征信中心接入P2P平台已超400家      2015年02月25日
  • · 银行分羹P2P百亿资金托管市场      2015年02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