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理财产品花样翻新 如何选到放心又暖心的产品?

2015年02月25日 14:10    来源: 今日早报    

  随着金融创新越来越多,投资市场上的理财品种也如雨后春笋般,花样翻新,让投资者眼花缭乱。

  如何在广阔的理财产品市场,选出适合自己的高性价比产品?

  [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要选中长期,互联网理财安全第一

  马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滑,而在羊年,这个趋势还将延续。如果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尽量选择一些中长期产品,同时可以逢季末和年末银行产品收益率走高时适当购买。

  预计央行仍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延续下降的概率比较大。这也是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过去的一年,互联网“宝宝”们的7日年化收益率从“6时代”降到“4字头”,“宝宝们”集体步入了“小时代”。不过,作为日常活期储蓄的替代品,这些“宝宝”在保持高流动性的同时提供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投资者依旧可以少量配置。

  P2P理财是马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一年来的情况看,网贷行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网贷平台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风投及互联网巨头的注资也预示着网贷行业前景向好,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贷交易市场。但由于长期监管缺失,这个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国内网贷平台频繁出现跑路失联、提现困难甚至倒闭的情况,并且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银监会进行机构调整,新增设立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牵头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P2P网贷将划归至该部门监管。未来监管细则有望出台,将会给P2P网贷行业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不妨保持关注。但在目前环境下还是安全第一,尽量选择银行或者一些大的理财平台的产品为宜。

  [基金]

  羊年“投基”,可增配权益类产品

  面对已经站上3000点整数大关的股市,现在还是买入股票型基金产品的好时机吗?

  多家机构认为,虽然近期市场出现了连续调整,但从中长期看,A股牛市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权益类投资应该是资金配置重点,而股票型基金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当然,完整的基金投资策略中应该还要配置其他基金。由于去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宽松,货币基金收益率也是一路下行,从6%到5%,甚至一度还跌到了4%的水平。未来货币基金还能够继续持有吗?理财专家认为,作为补充流动性的重要资产,货币基金依旧可以持有,只不过和股票基金的比例可以适当向后者倾斜。

  去年11月下旬,大盘指数一路高歌猛进,沪指站上久违的3000 点,其间超九成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输大盘,各类指数基金却一跃成为赚钱利器,再次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牛市中,投资指数基金能够避免“涨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局面。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长期看好市场走势,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选择一个代表性强的主流指数,如沪深300,买入后长期持有。

  对于那些激进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些有杠杆的分级基金也可以实现放大收益的目的。不过一份收益对应一份风险,要把握好操作节奏。有基金研究员总结了分级基金B类份额的投资策略——“低位埋伏,乘风而上,不宜追高,下手要快,撤退要狠”。

  此外,多数投资经理认为货币基金可作为资产配置的首选。货币基金投资起点低,一般的货币基金1000元就能购买,目前收益率基本稳定维持在3.5%-4.5%之间,且具备每日计息的特点。货币型基金无申购赎回费,能即时赎回,T+1个工作日到账,随着基金业的创新步伐加快,有些货币基金目前已经可满足T+0到账。因此,从家庭理财的流动性配置方面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货币基金是不可或缺的。

  [保险]

  理财类保险产品中,寻找高性价比

  在保险理财市场,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预期收益较高的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尤其是各家保险公司近期推出的收益率较高的万能险,还有分红险产品,都是不错的投资配置对象。

  央行降息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将进入下行期,这为保险产品扩张市场创造了契机,因此,未来估计会有更多的理财保险产品出现。

  “我们最近一款分红险产品卖得很好,今年公司业绩的开门红主要就是靠它来实现了。”记者日前在购买保险时,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对记者说,现在依旧是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分红险产品最吃香。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等多家公司推出了以理财为主的保险产品,多是分红型或万能型产品。

  与线下产品相比,网络上的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2013年到2014年间,多家保险公司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一度出现7%甚至更高的预期收益率。

  保险专家提出,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应重点关注并理解其保障功能,清楚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并非代表最终实际收益率。目前,根据不同的投资方向,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有较大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投连险方面,沪指在2014年涨了52.87%,而74个偏股型投连险账户无一跑赢大盘。业绩最好的账户涨幅为50.06%,多数账户涨幅在10%到20%之间。

  因此,预期高收益率产品并不一定能实现高收益,投资者还要在确定自己需求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偏保障产品是如此,偏理财的产品也该如此。□本报记者 刘伟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