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基金发行上演抢滩登陆 偏股型产品迎来拐点

2015年02月12日 15:50    来源: 华夏时报    

  “任性!”新年伊始,新基金发行的强势,彰显出各家基金公司都在调整战略,放大风险偏好。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获悉,高频率、快速完成、迅速布局的“抢滩登陆”模式正成为基金行业新产品的发行策略。据记者统计,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截至2月10日),偏股型基金新募集金额达到1244.48亿元。偏股型基金再迎来拐点,并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新增资金。

  国泰基金副总经理周向勇2月初告诉记者,随着股市回暖,不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低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趣均在逐渐消退,“偏股型基金募集的‘任性’将成为今年的常态。”

  快速募集抢占“制高点”

  本报记者根据各家基金公司的发行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2月1日—10日),已经成立18只新基金(未考虑基金分级因素),共募资248.32亿元;其中12只是偏股型基金,募集215.86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资额达到17.99亿元。无论发行只数(占比66.67%)还是募资额(占比86.93%),偏股型都成为基金公司发行的绝对主力。

  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尽管市场频繁震荡,但牛市预期之下,新基金已快速接棒去年11月开启的发行热浪步入扩容潮。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43家基金公司发行了63只新基金,数量超过了当月新股数量。最终在1月新成立基金达到35只,同比去年同期的22只增幅达45%。

  不仅数量显著扩大,新基金发行一改以往动辄延长发行期的情况,频频出现缩短发行期或提前结束募集的“短平快”现象。

  按以往新基金正常发行期一个月来计算,数据显示,今年已完成募集的53只新基金中,竟没有一只新基金的发行期达到一个月,平均募集时间为15.14天,其中有12只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甚至有4只新基金在一天之内就结束发行。从历史数据看,如此之多的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况比较少见,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从单只基金规模来看,今年以来有8只产品首次募资超20亿元,其中1月15日成立的中欧明睿新起点规模最大,达49.77亿元,中欧基金总规模随之大幅跃升。此外,工银国企改革、易方达沪深300非银行ETF联接基金、招商医药健康等偏股基金的成立规模也较大,募资规模分别达到35.62亿元、34.05亿元和28.67亿元。

  偏股型新基金的“任性”状态正在改变行业规模排名,这让一些长期保持新产品发行低频率的基金公司也坐不住了。据记者了解,今年多家基金公司计划发行新产品数量将远超往年。

  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不同于往年新基金计划只有一两只的状况,今年将会有超过10只新基金的发行计划,一季度就完成3只。

  他指出,目前基金行业基本是“牛市”思维,随着财务状况的好转和牛市暖风阵阵袭来,公司的经营战略也开始调整,在产品布局、产品投资领域、杠杆使用乃至费用支出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放大了风险偏好。

  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也向记者透露,加大发行频率、快速完成发行正成为基金行业的发行策略,这背后,是基金业对牛市信心的不断增强,多数公司目前顾虑的不是“高位建仓”,而是“错过良机”。他坦言,事实上,在此轮牛市中,基金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并未引领市场发展,基金快速完成募集,有利于新基金抢占牛市的“制高点”。

  机会来自新逻辑新变化

  此轮偏股型基金募集潮中,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发行,从去年11月发行的新基金名单中,记者发现,聚焦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创新主题的产品越来越多,比如涉及国企改革的主题基金就有8只。此外,华安基金旗下的物联网主题基金,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基金也属于目前较为稀少的主题特色产品。基金产品的主题也代表了基金对于未来一年的布局。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忆东向记者指出,今年的机会来自于新的逻辑、新的变化,这个“新”并不只是新兴产业,国企改革和成本改善就是一个新变化。

  新华基金副总经理王卫东则表示,这轮行情引起全社会关注可能才两三个月,但实际上涨可以从2012年底算起,上涨时间已经超过两年,股价也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2013年至2014年,我们把好摘的果子摘得差不多了,2015年的难度可想而知。”

  王卫东认为,随着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的大力推进,将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提升国企效率,给民营企业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支持股市长期上涨。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普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将加快融合,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者角度看,房地产向下的历史拐点已经形成,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严重下降,能够容纳大资金的地方只有股市,“股市之所以有机会是因为其他行业都没机会。未来有更多的资金等待入市,A股市场的估值洼地仍有机会。”

  银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华指出,当前一个主要矛盾是很多投资主题被市场广泛认同,预期较满。因此今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参与这些主题。

  王华认为,中小市值股票整体的相对估值回到历史均值水平。这意味着大、小市值股票并未具备显著的低估优势,但成长股进入到可以观察买点的阶段,预计今年的市场风格将相对均衡。在他看来,与历史经验不同,新一轮A股市场重估周期可能并不是以“经济复苏”为主线逐步展开,而是将以“改革和开放”为驱动力。

  泰信中小盘股票型基金经理柳菁表示,2015年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中于政府在经济中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建筑建材、港口、机械、高铁、核电等相关板块;其次,国企改革在2015年将会有实质性的动作,预计传统行业中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机会更大。她同时对成长股中环保、互联网金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等行业中长期看好。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