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证监会紧盯“高送转” 朗玛信息:咱要10转20

2015年01月30日 07:1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以来,A股公司2014年度分配预案的披露渐入佳境。与过去不同的是,沪深上市公司今年频频高调推出“高送转”预案。像“10转12”、“10转13”、“10转15”等往年较为少见的送转方案,如今已很常见。事实上,其中一些公司去年的基本面并不美观,但这仍未阻挡公司高送转的决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类似此类的“反常高送转”,近期已经受到了监管层的注意,一些公司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在此背景之下,去年业绩下滑的朗玛信息(300288,收盘价175.61元)今日宣布,2014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公司同时公告拟策划重大事项,因相关事项存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1月30日开市起停牌。

  业绩下降难挡超级送转

  据朗玛信息公告所述,1月29日,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伟提交的关于公司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提议及承诺。王伟表示,基于朗玛信息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朗玛信息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提议朗玛信息2014年度以2014年12月31日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王伟承诺在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表决上述提案时投赞成票。

  在收到上述提议后,包括王伟在内,朗玛信息黄国宏、靳国文、刘玲这四名董事对上述提案进行了讨论。四名董事认为,该提议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与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匹配,不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建议将该提议作为公司201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同时书面承诺在审议时投赞成票。

  在给投资者带来超级送转利好消息的同时,朗玛信息基本面却依旧乏善可陈。公司今日同时发布2014年度业绩预告,称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5万元~3941万元,同比下降30%~50%。

  对于业绩下降的缘由,朗玛信息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公司主营电话对对碰业务的潜在用户群体被分流,导致对对碰业务发展放缓,并出现小幅下滑。同时,公司新业务的投入短期内难有大规模的收入贡献,因而出现净利润的下滑。

  监管层紧盯“反常”分配

  从朗玛信息的股本来看,截至2014年年末,公司总股本为1.13亿股。倘若上述分配提议得以实施,届时,公司总股本将变更为3.39亿股。截至2014年9月30日,朗玛信息资本公积为2.23亿元。据此计算,公司目前的每股公积金约为1.98元。以此分析,朗玛信息实施“10转20”的分配方案基本具备可行性。

  不过,在朗玛信息业绩同比下滑,且包括王伟等部分原始股东巨量持股将在2月份解禁的情况下,王伟的这份高送转提议难免惹人议论。

  “原始股东的股份马上就要上市流通了,王伟这个时候宣布高送转,明显是在为解禁做准备”有投资者表示。

  事实上,投资者的担心不无道理。此前,玉龙股份(601028,收盘价19.83元)于2014年11月26日披露收到股东提议“高送转”,而相关股东随机借股价连续上涨之机成功减持套现超过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朗玛信息的情况与海润光伏有些相似。

  1月23日,业绩连续亏损的海润光伏(600401,收盘价8.50元)公告称,2014年度拟实施10转增20的分配方案;同时,公司3位股东抛出了减持计划。而送转方案披露前公司股价大涨,上述行为被市场视为股东有借“高送转”利好减持的嫌疑。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反常的“高送转”行为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高送转”已有每单必查内幕交易的要求。并从信披规范性、事后监督以及内幕交易核查等多角度多管齐下,严防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如上证所已经把此类选择性、自愿性信息披露及相关二级市场交易纳入重点关注和监管范围,并提醒投资者对此类炒作保持高度警惕。

  从实际情况来看,1月27日,海润光伏便公告收到了来自上证所监管一部下发的《问询函》。上证所的问询内容就包括“请提议股东说明提出上述利润分配议案的原因,以及与股份减持行为是否存在相关考虑”等。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