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基金业经历了一波不小的牛市,先成长股后蓝筹股行情的演绎,使得不管拥有何种赚钱秘籍的 基金公司都尝到了甜头,呈现出有好大家分的格局。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已有85家基金公司的四季报公布完毕。受益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上涨,各类基金单季盈利3000亿元,加上前三季度2200亿元的盈利,去年全年基金总体盈利5200亿元,创2010年以来的5年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募基金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公募基金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往大型基金公司集中。在过去的2014年, 华夏基金全年盈利达到了506亿元,不仅排在首位,更是切掉整个公募蛋糕的近十分之一。而自2012年以来,华夏基金连续三年位列公募基金盈利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赚钱王。
公募吸金先抑后扬创五年新高
2014年伊始,公募基金整体的表现沿袭以往,在 股基缺乏赚钱效应之下,各基金精心打造各自的“宝宝”流水线。
根据天相投顾的数据,纳入分类统计的7种基金类型中,取得正收益的分别为 货币基金和 债券型基金。相反, 偏股型基金则成为重灾区。纳入统计的1297只基金中,431只 股票型基金一季度合计亏损418.7亿元,较2013年四季度亏损186.5亿元扩大了124.5%,成为各类型基金亏损之冠;164只 混合型基金一季度合计亏损154.7亿元,较2013年四季度73.4亿元的亏损额扩大了110.8%;投资海外市场的 QDII一季度也开局不佳,58只基金一季度合计亏损4966万元,而2013年四季度这些QDII实现了6.58亿元的正收益。
基金公司方面,受偏股型基金大幅亏损影响,58家基金公司中仅有18家基金公司一季度整体获得正收益,在亏损的4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末尾者一季度整体亏损额达到70亿元。
进入二季度,股基开始咸鱼翻身,以成长风格为代表的基金开始赚钱的大行动。相关统计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759.87亿元。其中,股基和 货基成为盈利大户,两者二季度分别贡献271.29亿和210.82亿利润。
股基的好日子仍在持续。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各类基金合计达到1804只,资产规模达38372.03亿元,同时,三季度各类公募基金共盈利2111.02亿元。相对于第二季度还未到千亿元水平,公募基金盈利能力水平相应大幅跃升。
四季度刚走一半,蓝筹股启动汹涌澎湃的估值修复行情,而先前QFII等各路资金疯狂涌入,令沪深 A股市场热得发烫。根据天相投顾统计,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飙升,偏股基金成为盈利大户,其中股票型和 混合型基金单季分别赚2044亿元和467亿元,两者合计盈利达到2511亿元,占基金总盈利的84%,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货币基金去年四季度盈利210亿元,和三季度基本持平。
由于去年三季度股市触底反弹,单季基金合计盈利达到2110亿元,四季度基金盈利再度增长,使得基金在去年全年合计盈利规模达到5200亿元的可观水平,创出2010年以来五年最高。
华夏基金三戴赚钱王桂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募基金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公募基金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往大型基金公司集中。
从2014年全年来看,共有1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过100亿元大关,凭借巨大的管理规模和稳定的投资业绩,大型基金公司再度成为盈利主力军,其中华夏基金旗下各类基金去年全年合计盈利506亿元,不仅排在首位,更是切掉整个公募蛋糕的近十分之一。
就单个季度而言,去年三季度公募市场中,指数基金和 股票基金成为了主角。而在具体公司来看,华夏基金凭借着强大的有效资产,以193.34亿元的盈利居首。数据进一步显示,在被统计的60只旗下产品中,盈利超过10亿元的有7只产品。其中,华夏沪 深300ETF 、华夏上证 50ETF 、华夏沪深 300ETF 联接这三款产品,三季度盈利都超过了20亿元,而在第二季度,这三款产品的盈利均未达到10亿元水平。尽管上述三款产品业绩不是非常突出,但管理规模较大,为高盈利奠定了基础,截至三季度末,这三款产品的规模分别为206.78亿元、183.78亿元、168.51亿元。
而在过去的四季度,85家基金公司中有83家旗下基金整体盈利,其中有7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有效资产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当季盈利332亿元,在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 嘉实基金、 易方达基金、 博时基金、 南方基金、 华安基金和 华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也同样跻身前十。
回望过往年度,最近三年以来,华夏基金旗下产品盈利能力逐渐攀升,2012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产品盈利132.18亿元,2013年全年盈利攀升至160.15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更是猛增至506亿元。过往历史数据显示,连续3年,华夏基金旗下产品盈利能力都排在公募基金公司的首位。在凸显赚钱能力的同时,华夏基金也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中唯一连续三年登顶的赚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