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1月20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透露,上交所与港交所一个月前已开始讨论沪港通机制优化方案,沪港通额度调整也在探讨范畴,未来可能纳入债券和交异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投资产品。
沪港通自去年11月17日开通运行以来,一直波澜不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沪港通初期的谨慎运行应是意料之中。随着我国生产制造和对外贸易的全球份额逐渐增长,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是今后几年需要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予以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平稳运行两个月之后,有关沪港通机制优化方案的讨论,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在迈出重要一步之后,继续探索和践行着进一步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时指出:“沪港通之后应有深港通。”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1月19日在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深港通一定是沪港通的升级版,并明确会努力在今年推出深港通。深港通开通渐行渐近,市场预期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概率较大。
在首创证券研发部经理王剑辉看来,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有序推进,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方向。
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九届(201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在美国经济的崛起进程中,资本市场、市场经济扮演的角色是决定性的。去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丰收之年,沪港通的顺利推出,从微观层面来讲使得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诸多制度与先进市场对接。但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远远不够,与此同时,从国内情况来说,中国资本市场服务中国经济转型的力量仍显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中国的大国经济中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大国金融当中最核心的即是资本市场,是一个发达、透明、开放的资本市场。吴晓求强调,一定要用大国金融的理念来看待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不要只是把股市看成是融资的渠道和套现的渠道,要把资本看作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机制。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认为,应该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一个现代化、市场化的市场,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使资本市场能够在调配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资本市场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