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艺术品收藏捡漏小心陷阱

2015年01月20日 10:05    来源: 南方日报    

  捡漏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给每一个平民都灌输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发财机会。就好比当年琼瑶阿姨的小说给每一位少男少女们描绘的浪漫爱情梦想一样,谁听了看了不会心动?

  不管这些发财梦版本如何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向听众传达了这样一条同样的信息: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差,类似的发财机会只有在“别人不懂,你懂”的前提下出现,也只有当你和他人之间存在一个正向的知识差的时候,你才能抓准这样的机会,把对方手中的大宝贝以低于当前实际市场行情的价格买过来。

  不过,梦想终归只是梦想,它与现实的距离从来都是那么遥远,而且越是美丽的梦想,距离现实就越遥远。

  已经历20多年持续性高速增长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不管发展环境、供求关系,还是行业生态、参与者的素质,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单就市场规模一项而言,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身潮汕平原的艺术策展人郭青非常形象地与笔者分享过他对这种变化的真实感受——这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用一斤牛肉丸就可以换来名家精品大作一幅的年代了。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懂得艺术品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二是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挖掘,已经具备其应有的商业价值。

  过去这20多年,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则是,艺术品市场从一个小众市场一路狂奔,在实现了规模化的跨越式扩张后,即迅速洗牌、开始逐步转向专业化和大众化。专业化,意味着懂行的人越来越多;大众化,则意味着行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当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都统统被专业的销售渠道所吸纳,哪里还会有什么大宝贝等着你来捡漏?而当认识和接触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时,哪里又还有能够被你用来捡漏的知识和信息“剪刀叉”?

  以上这些对当前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判断或许有些过于乐观,但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艺术品市场过去的大发展,已经彻底粉碎普罗大众捡漏发财的梦想。一些艺术品经营人士甚至还极端地认为,30年前,国内便已经没有捡漏的可能了。如果有人还不摆正自己的心态,到头来很可能捡漏不成,反而一脚踏进了造假集团布设的投资陷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笔者这些年遇到好多买到假货的朋友,当时或多或少都抱过一种捡漏的心理。正是受了这种不健康的投资心理的干扰,他们犯下了非专业人士都不会犯的错误。

  不过,话又说回来。捡漏的心理不能有,并不代表我们在艺术品交易中追求“物超所值”的理念也有错。不管我们当前所处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能够先人一步地发现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好眼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