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两融“黑天鹅”看中国契约精神的缺失

2015年01月20日 08:05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刘柯

  证监会对于两融问题的处罚,在市场上掀起了很大的波澜。虽然只是对中信、海通和国泰君安三家暂停新开两融帐户三个月,其它券商自行整改,但对市场的心理冲击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再度提出50万门槛这个问题,引起市场对强制平仓的担忧,从而引发了市场的踩踏效应,融资盘蜂拥出货,即便是与两融无任何瓜葛的蓝筹股,也因为可以融资融券而被躺枪。

  这里个人觉得有关部门需要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必须清晰地向市场解释清楚,暂停新开户三个月并不是认为融资融券业务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而是部分券商在执行这一业务时有违规行为,两融业务是正常的,并没有要停止这一业务的举措;二是必须清晰地告诉市场,这一事件仅仅针对暂停新开户,并不是要求已经开户的强行平仓,特别是再度提出50万门槛这个问题,应该是对新开户的一个严格要求,而并不是说老客户帐户市值不足50万就必须强行平仓退出两融业务。

  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我们必须遵守市场的规则,也必须遵守契约,契约精神如果缺失,任何东西都可以随心所欲,是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

  这次两融事件,作为主体责任人,券商有责任,这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是展期违约,还是杠杆放大,这都有违契约精神,也就是不守规矩,咎由自取。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种契约精神的缺失,监管有没有责任?我们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有没有发现,发现了以后有没有要求整改,有没有处罚?还有,关于50万门槛这个问题,监管有没责任,我们不说监管部门有没有说过 “门槛由证券公司自行决定”这句话,证券公司降低门槛是事实,但绝对不是一两天前发生的事情,也绝对不是一两个月前就有的情况,监管的执法到哪里去了?大家都不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最终的板子却打到市场上,这有违公平原则。

  普通投资者作为市场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证券公司开户,遵循的是证券公司给他们的规章制度,因为他们不可能因为开了两融业务还去咨询一下监管部门,他们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合法合规的,因此,他们所进行的很多业务,实际上都是遵守了契约精神的。但是,无论是证券公司暗渡陈仓,还是监管部门事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这种契约精神的缺失和普通投资者是没多大关系的,普通投资者们按市场行为办事,他们能借到更多的钱融到更多的资金,何乐而不为?他们是偷的抢的吗?他们借钱不还了吗?都不是!

  因此,我们从两融事件的反思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让这个市场重新有契约精神的存在,监督的契约、合法经营的契约、合法投资的契约,都应该遵守,而不是事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中隔靴搔痒得过且过,事后各打三十大板一地鸡毛。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