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是消费者最痛恨的消费欺骗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导报记者在专业人士陪同下在省内各大市场一寻究竟,发现市场中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并不在少数。
杭州郭东园巷相关珠宝批发市场内,一商户在店铺的门口位置处理售卖一款乳白色手镯,面对导报记者询问该手镯是何材质时,该商户第一次的回答是:象牙手镯!价格300元。当导报记者质疑如此低价可以买到象牙手镯时,该商户又表示并非象牙,是海象的牙!同时该商户还处理售卖一批玛瑙手镯,也是出价300元不还价。随同的业内人士表示并非玛瑙。其售卖的一尊玉佛像,根据材质特点,业内人士也初步判定为非真品。
该市场另一商户批发50元一只的“蓝田玉”手镯,也被随同的业内人士也指出是假货。
该市场还有一家批发云南翡翠、秀玉(音)、缅甸玉的卖家,虽然在外行眼里手镯通透,甚是好看,但随同的业内人士表示作假可能性较大。
该市场另一商户正火热批发一组8块玉挂坠,在外行的导报记者眼里,这些玉坠看起来外观差别不大,但商户开价有的1000元/组,有的2000元/组,并表示导报记者看中的那组并不便宜,要5000元一组。只见他小小的门店内人头攒动,面对导报记者质疑这些并非好玉时,该商户表示,这里批发便宜,卖出去价格就高了!随同的专业人士指出,这些玉并非手工雕刻,而是由机器模具压成。
杭州某珠宝城“玫瑰至尊”门店内,那款开价9000元的“鱼石玉”手镯,随同的业内人士连称从未听说过有该种玉种。同时该店一只红绿相间的手镯,营业员介绍为“红绿石手镯”,业内人士事后也表示未听说过有这个品种。
市场上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据浙江省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也经常接到消费者此类投诉。
如温州一蒋姓消费者,2013年8月在福建福州市华林路84号海都大厦二楼会议室钻石直销活动场所购买了一颗重量为1.058克拉,净度S1级,颜色H级,金额为5.7471万元的钻石,但买后就怀疑有问题。送到省级检测站后,果然鉴定结果钻石净度变成了P级。商家明显存在以次充好行为。
温州另一消费者也在同一场合以6100元买下一枚30分钻戒,但本地检测发现钻石颜色为I-J,而由商家提供的原证书机构鉴定颜色为H色,同样存在以次充好。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台州市椒江金老爷珠宝商行销售的一款标称“中国黄金”品牌的金Au750锆石戒指属人工合成立方氧化锆冒称天然氧化锆,按照《产品质量法》的第50条构成以假充真。
据随同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贵金属珠宝玉石等价值较高的商品,市场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初级批发市场该现象要多于大型商超,而珠宝玉石又多于贵金属。如果不具备对珠宝玉石的专业鉴别能力,还是要谨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