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题:聚焦养老金十一连涨背后三大关切
记者徐博、罗鑫、赵宇航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这是我国连续第十一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记者采访部分专家后了解到,养老金上调是件好事,但也存在部分退休人员钱不够用、养老金“盘子”是否撑得起,以及上调政策有失公平三大关切。
退休金提高了,日子过得咋样?
武汉一家民营企业退休职工李国利2008年退休时养老金仅有1200多元,经过几年的连续调整后2014年已经超过2000元。
“虽然养老金每年都在上调,但肉、油、蔬菜也一直在涨价,开支一直在增加,所以现在每个月仍然没有什么剩余。”李国利说。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向运华说,近十一年来,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以每年10%的增幅上调,明显大于CPI涨幅,养老金绝对水平在提高。而CPI是综合物价指数,其中的家用电器等价格下降较快,但食物等退休人员的生活必需品涨幅较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养老金上涨的福祉。
衡量退休人员生活水平通行的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与在职收入的比值)”。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3年企退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44.13%,2012年为43.61%,2011年为43.2%。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养老金占工资的比重仍然偏低,这说明社保制度主要目标之一的‘保基本’能力较弱,亟须对社保制度作出整体性改革。”向运华说。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熊晖认为,应尽快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可以选取通货膨胀率特别是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为挂钩指标,同时调整幅度还应与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挂钩。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保障机制,如建立职业年金,让老年人的生活有多个来源。以美国为例,单凭基本养老金的话,替代率也不高,但加上职业年金和其他收入,老年人生活相对较好。
基金压力增大,连增能否持续?
养老金上调皆大欢喜,但基金运转的现状却让人笑不出来。我国2014年的企退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是2070元,8000万人养老金再次上调10%,每年基金支出将增加1987.2亿元。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虽然在增长,但增幅却有所下降,特别是低于总支出的增幅。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主要指标的增速普遍下降,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除去财政补助等因素,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只有163.17亿元。
“未来养老基金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进程加快,缴费的人相对减少、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多;另一方面改革中转制成本的消化、提前退休人员的负担,都会对养老金的支出造成压力。”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说。
向运华认为,养老金持续上调,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补助,并开辟新的资金渠道,譬如将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国有土地出让金等纳入。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征缴面,覆盖更多尚未参保的中青年人。
“从长远来看,测算养老保险基金的中长期收支缺口,促进养老金多元化投资运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是应对未来养老基金压力的必要条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华雄说。
退得早反而领得多,“倒挂”现象稍显不公
有学者指出,我国连续十一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每年上调10%,这样的调整是普惠的,但却未必公平,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企退人员,由于养老金起步点很低,经过连续调整后,也远低于2010年后退休的企业人员;
——同年参加工作,因年龄不同而退休时间不同,如果没赶上调整的节奏,后退休的养老金反而比先退休的少;
——不同城市的退休人员,由于养老金基数不同,上涨相同的幅度,拿到的钱却差不少,而且差异越来越大。
“养老金以同一增幅连续增长并不科学,因为缴费年限未能作为养老金待遇提高的主要条件,所以会出现‘倒挂’现象。”朱华雄说。
此外,连续调整养老金水平的政策仅覆盖已退休人员,而未退休人员不能享受,也会造成缴费年限短但退休早的人员比缴费年限长但退休晚的人员领取养老金要多。
“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退休人员,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经验,以‘加发基本养老金’或其它待遇倾斜措施填补养老金‘倒挂’产生的待遇差。”朱华雄说。
向运华等人认为,应合理确定养老金年度调整的幅度,与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衔接,使同等缴费条件的新退休人员与已退休人员年度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基本相当,形成基本养老金计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同时把调整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以保持前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