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期货夜盘品种扩容急行军 期货公司收入添亮点

2014年12月26日 09:23    来源: 证券日报    

  期货夜盘舞台将上演一场大戏,今晚10个期货品种开启夜盘交易。从去年7月5日黄金、白银率先试水夜盘交易,一年半的时间夜盘品种就扩容至23个,占据商品期货品种的半壁江山。如今,已有多个品种的成交量超过了白天的水平,让机构、投机客感受到了对接国际期货市场的魅力。未来,期货夜盘会更加精彩。

  今年以来,上期所6个品种的夜盘成交量达3.82亿手,超过了白天的成交量,总成交量同比增长27.29%

  今晚将有10个期货品种开启夜盘交易,期货夜盘品种扩容在年底达到了最高峰。

  自2013年7月5日上期所的黄金、白银上线夜盘交易以来,夜盘交易市场成为三大期交所角逐的“新战场”。去年仅有6个期货品种开启夜盘交易,而今年已经上市了7个品种,加上今晚上线的10个品种,期货夜盘品种的数量合计达到23个,占目前国内45个商品期货品种的半壁江山。

  国投中谷期货公司副总经理杜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夜盘开启以来,客户参与积极,公司的夜盘成交量与白天差不多,短线投机者成交量每天达到20万手,套保机构成交量有几千手。相应地,夜盘品种越来越多,而期货公司投入的成本并没增加,还取得了不错的佣金收入。

  期交所开辟“第二战场”

  夜盘品种扩容至23个

  三大期交所除争相研发、储备、上市期货新品种外,纷纷盯上了期货品种交易的“夜宴”。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期货市场扩大夜盘交易品种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充裕的交易时段来对冲交易风险。

  我国为贵金属消费大国,黄金白银的投资备受百姓青睐。2013年7月5日,上期所黄金白银期货夜盘正式上线交易,就此拉开了中国期货品种夜盘交易的帷幕。上线首日黄金白银夜盘交易时段内,市场交投活跃,交易量超过了国内白天的交易时段。

  2013年12月20日,上期所铜铝锌铅夜盘成功上市。

  2014年7月4日,大商所焦炭、棕榈油开启夜盘交易。以焦炭为煤焦钢系列品种为代表进行夜盘试水,对其争取国际定价权将起到积极作用,棕榈油则代表了大商所与国际市场相关品种关联性较大的农产品序列。

  2014年12月12日,郑商所白糖、棉花、菜粕、甲醇和PTA5个期货夜盘交易品种一齐亮相。选择这五大品种的主要依据:一是品种期现货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二是品种与国外同类期货品种有较强价格联动性,三是法人客户参与较广泛,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需求较强。

  期货夜盘舞台今晚将上演前所未有的大戏。大商所将推出豆粕、豆油、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焦煤和铁矿石6个期货品种的夜盘交易,上期所将推出螺纹钢、热轧卷板、天然橡胶和石油沥青4个品种。10个期货品种同时亮相夜盘市场,也使我国夜盘品种扩容迎来了最高峰。

  多个夜盘品种成交量

  已经超过白天

  从已经推出的期货夜盘品种的整体表现看,各类主体踊跃参与,夜盘品种交投活跃,合约价格理性波动,客户参与结构与之前市场结构基本一致。

  上期所于去年7月5日推出连续交易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连续交易品种的市场规模显著扩大,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功能发挥更加充分。

  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2月24日,上期所6个品种的夜盘成交量合计3.82亿手,占比56.77%,其中,白银占比66.72%、黄金占比62.94%,均超过了白天的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的总成交量相比,增长了27.29%,其中,铅铝锌表现亮眼,同比分别大增785.35%、327.68%、241.73%。

  杜峰透露,夜盘开启以来,客户参与积极,其公司的夜盘成交量与白天差不多,短线投机者成交量每天达到20万手,套保机构成交量有几千手。相应地,夜盘品种越来越多,而期货公司投入的成本并没增加,还取得了不错的佣金收入。

  大商所焦炭、棕榈油今年7月4日上线至12月18日的112个交易日,夜盘小节累计成交量5307万手(双边,下同),日均成交47万手。其中棕榈油成交4560万手,日均成交40万手,焦炭成交747万手,日均成交7万手,棕榈油和焦炭的夜盘成交量分别占同期该品种全天成交量的50%和17%。共有151家会员参与夜盘交易,占全部交易会员数的94%。棕榈油和焦炭的夜盘交易客户数分别占同期该品种交易客户数的78%和63%。

  夜盘上市后,棕榈油和焦炭价格波动明显收窄。统计表明,其中棕榈油主力合约的价格跳空由盘上市前的均值0.71%下降到上市后的均值0.31%;焦炭主力合约的价格跳空由盘上市前的均值0.52%下降到上市后的均值0.33%。日盘与夜盘价格完美对接,日盘开市几无跳空,棕榈油和焦炭在各交易日均理性平稳波动。整体来看,两个夜盘品种在日内的振幅下降幅度分别为36%和26%。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