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万达战略控股快钱 欲补O2O支付环节短板

2014年12月26日 07:1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传闻已久的快钱与万达合作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昨日(12月25日),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万达集团与快钱公司将于今日(12月26日)上午正式宣布达成战略投资合作意向,并公布有关合作细节。其中,万达将获得控股权,但快钱仍将继续独立运营。

  该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万达与快钱将整合资源,共下互联网金融大棋。此次合作,最大看点就是万达的电子商务业务将与快钱产生强大协同效应,双方业务将紧密合作,这可以加速实现O2O模式。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万达投资快钱能弥补自身支付业务上的短板,或形成产融结合、融融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金融产业链,未来有可能为其商业地产的轻资产模式开拓众筹融资渠道。而借助万达的资源,快钱可在依托原有行业基因的基础上,渗透和服务更多的行业,成为一个综合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此外,目前第三方支付持牌单位已增至269家,支付市场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行业需要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的资源来支撑。预计今后会有更多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大集团战略投资甚至收购的消息传出。

  今日公布合作细节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万达集团已确认对快钱进行战略投资,投资的具体细节以及双方合作的其他内容,将于12月26日上午正式对外公布。不过,快钱将保持独立运营,关国光将继续担任快钱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对于投资金额和股权比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会具体公布,只会公布战略合作细节,包括O2O和互联网金融两方面的合作。

  对此,万达方面告诉记者,一切等在发布会上再说。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体验式消费将是未来最大的应用和流量入口,万达构建了以体验式消费为主的复合型业态典型模式,且拥有全球最大的线下消费平台。快钱将为万达提供完整的线上、线下及移动支付体系,与万达共同打造最佳的O2O实践。

  “互联网金融与O2O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和机会,双方合作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主。一方面,万达四大核心业务具备典型的O2O场景,电子支付是O2O必经的最后环节;而万达金融集团若以快钱为主要基础来构造(O2O闭环),还能支持万达电商的发展,实现融合的O2O闭环。另一方面,借助万达的战略投资,也将加速推进快钱支付叠加战略的落地。”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指出。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表示,万达做O2O需要有自己的支付工具,而投资一个第三方支付机构比自己开发、审批更高效。万达可借快钱布局其金融业务版图,而快钱则可借万达的商圈提高其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初,万达就开始为未来的金融业务搭建团队。3月,原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出任万达高级副总裁,正式为万达掌舵金融业务。万达在其2014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中也表示,计划注册成立万达金融集团。

  与之前的市场传言相比,万达并非直接收购快钱,而是选择了战略投资。

  “需要说明的是,快钱是独立运营,它还有自己的 ‘支付+叠加’战略,即基于支付叠加的各种互联网金融服务,虽然万达有很好的线下场景,但这些服务不止服务于万达,还更多地服务于其他线下产业。”另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指出。

  对此,钱海利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快钱自己有很多的市场布局,比如跨境支付之类的,而万达目前只是需要一个支付接口,再加上才刚开始做金融,快钱的很多业务万达暂时还不便参与,那还不如先战略投资。

  第三方支付需嫁接商业模式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可谓是压力与动力并存。一方面,针对收单、套码等各种乱象,央行多次发文规范第三方支付。但另一方面,7月15日,央行新下发1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持牌单位增至269家。

  “重点城市的获牌企业接近饱和,而地区性支付企业还有发展空间。”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年度监测报告》指出,“无论从监管机构再发牌态度,还是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支付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预计未来打破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方式将是收购。未来支付行业的企业收购分为三个方向:1.无支付牌照的商务企业收购有支付牌照的企业,以完善自身商业生态;2.强强联合,以求更丰富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3.新进入者为了快速获得支付牌照的收购。”

  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央行监管趋严使第三方支付部分领域短期内受到影响,这可能就会进一步凸显那些在互联网支付方面做得很强的公司(比如支付宝,财付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就需要大集团财力和发展资源的支撑。快钱被万达战略投资之后,今后可能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被战略投资入股或者收购的消息出来。

  钱海利也表示,持牌单位增加到269家,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第三方支付作为支付工具,一定需要商业模式的嫁接,背靠巨头可以有效打开市场。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