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潘旭 李江涛)日前网上曝出一封北京大学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的《关于提请关注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紧急汇报的函》。函称,近日网上一些冒用央行名义的不实报道,可能导致方正集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出现问题。而就在前一日,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北大方正集团及下属企业经营稳定,运营正常。此前陷入“代持门”的方正,如今究竟是“出现问题”还是“运营正常”?
函来自哪里?是真是假?
网上所曝的函件写在北京大学红头纸上,并加盖了北京大学的公章,发函日期为12月20日。函上说,不实报道可能导致方正集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出现问题。为此,特恳请贵行对方正集团报告事项予以关注和重视。“请贵行以适当方式,对该报道涉及的不实内容予以澄清”。
据了解,所谓“不实报道”,是指12月19日在一家网站等媒体上发表的《方正集团600亿负债压顶:央行下令停贷》(下文简称“600亿负债报道”)等报道,报道指方正集团债务600亿元,人民银行已发布内部指令,要求各大银行不再向方正集团发放新增贷款,并加紧回收过往贷款。在11月方正集团“代持门”后,此报道又一次点燃舆论。
此函后还附有一份方正集团《关于提请北京大学再次向中国人民银行紧急汇报的报告》,这份报告说,该文章的出现及扩散已引发社会各界对方正集团的质疑和猜测,已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业务合作放缓、暂停、冻结贷款额度,从而影响方正集团经营性现金流的运转。
据了解,方正集团控股股东为北京大学,占股70%,并接受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领导。新华社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北京大学,校党委宣传部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让记者联系方正集团,记者从方正集团证实,该函属实。
集团公关部负责人陈旭告诉记者,在发现网上舆论后,方正集团向北大报告,希望北大向央行汇报此事,澄清不实内容。北大在收到方正的报告后决定向央行发函,并将报告附在函后。“但按照原计划是22日向央行发函,不知怎么提前泄露了。”
是否遭遇停贷危机?
在网上
对于前后两日里两份字面矛盾的文件,陈旭表示,目前方正集团暂未受到停贷等影响,而方正方面担心事件发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提请北大“预警性”地向央行发函,请求辟谣。
记者从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总部了解到,此前并未听闻央行关于停贷的“内部指令”,此前从未见过央行针对一个企业下发过具体的停贷指令。
“方正的财务很健康,不存在有600亿元的债务。”陈旭对记者说。
记者梳理了方正集团下属方正证券等6家上市公司的2014年最新季度报(方正控股和北大资源是港股半年报)发现,长短期借贷金额约为80亿元人民币。但方正集团债务总数为多少,并未向记者透露。
报道从何而来?
然而,“600亿负债报道”指,有巨额借贷资金流向了集团和上市公司中间的灰色地带——夹层公司,并借助夹层公司将套现利益流向方正高层在集团外的关联公司。对此,方正集团予以否认,并认为这则报道与之前的“代持门”里的举报如出一辙。
此前“代持门”事件里,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政泉控股”)举报方正集团上市子公司北大医疗集团股东涉嫌违法关联交易和信息虚假披露,称其之前所持北大医药股票为替人代持,并指控方正高层涉嫌内幕交易炒卖北大医药股票。此后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深交所日前已发《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拟对政泉控股及北大资源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截至发稿时,证监会还未发布调查结果。记者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三项举报中,监管部门立案的仅有“信息披露”一项。
“如果另两项举报确有其事,肯定立案调查,我们也会积极配合。”陈旭说,因此并不排除“政泉控股”在调查结论出来前再次煽动舆论。
北大致央行的函上也写道,发布不实消息的是“政泉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方正集团认为,《警方荷枪实弹抓捕方正集团上百人被控制》《调查组进驻北大方正 集团多名高管被控制》等报道同属造谣。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前几日确实出动过警力去方正集团所在地,但系调查其他案件,但未透露具体是何案件。据悉,21日,方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新亮相并主持召开了执委会扩大会议,号召全体高管为2014年业绩做最后冲刺。
记者发现,网络上“600亿负债报道”难以查阅到统一出处,各网站纷纷转载,但相互作为消息来源,报道也没有记者署名。就该报道前是否知情一事,记者采访“政泉控股”,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有回应。
陈旭表示,对于失实报道,方正集团会追究法律责任。而在此前的“代持门”中,方正已起诉网易等网站,相关法院也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