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不久前在其微博上公布了世界前23大市值的证券公司名单,数据显示,排名前23的券商市值从553亿美元到93亿美元不等。其中15家为中国证券公司,而且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13家公司市值在今年内增长幅度超过50%。从市值和年股价涨幅来看,中国证券公司已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国际资本瞩目的焦点。
不过,这份名单中的PE(市盈率)指标显示,国外券商市盈率普遍介于10倍至20倍之间,但中国券商市盈率从20倍到68倍不等,中国的证券公司市盈率显然远大于国外券商,不少人认为券商股存在“泡沫”。然而,近期国内大量的非银金融分析师给出的报告认为,券商股仍有价值投资空间,看好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
国内券商
PE/PB明显高于国际券商
自2014年11月份以来,上市券商的股价涨幅均已超过50%,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10家公司的股价涨幅更超过了100%,券商板块估值已高达71.79倍。对比国外券商,一些投资者开始对手中的券商股增值空间有所迟疑,不再如同11月份时义无反顾地抢进券商股了。
对比国外证券公司市值、营业收入和PE等指标,国内证券公司诚然有些“气虚”。例如,国外第一大证券公司高盛,其当前市值为880亿美元,2013年营业收入408.74亿美元,净利润80.4亿美元,2014年预测市盈率不过10.6倍。对比国内第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不难发现,中信证券市值高达553亿美元,相当于高盛的62.84%,但是2013年营业收入不过161.15亿元,仅相当于高盛营业收入的6.3%,净利润折合8.38亿美元,是高盛净利润的10.4%,预测市盈率44倍,明显比高盛高。
同时,根据数据公司Dealogic的最新统计,2014年全球证券公司兼并与收购的排行中,高盛以392桩全球并购交易顾问业务数量、高达1.03万亿美元总交易额,连续第四年夺得桂冠。第二名是JP摩根,总交易额7652亿美元。统计排名显示,无论是全球并购交易顾问业务的数量还是交易量抑或顾问收入,中国证券公司没有一家进入前20强。并且,中国2014年并购业务规模277亿美元,不足美国的20%,并购数量3458桩,平均每桩并购的交易额大幅小于美国。
那么是什么动力推动中国券商市值节节攀升,一举超越欧美日多家国际知名投行呢?
券商股依旧被看好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由于国内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同时定价销售能力也与国外券商相差甚远,目前资金盲目推动券商股股价暴涨,市值高,泡沫明显。
然而近期证券公司研究机构分析师给出的研报则普遍看好券商股。
兴业证券分析师根据历史上券商PE、PB的变化规律总结认为,大牛市券商PB 达到8 倍,小牛市券商PB 超过4 倍,牛市中券商的合理估值约为30 倍出头。就券商而言PB 估值向下有支撑,向上却没有可参照的估值上限。根据测算,2015年券商板块业绩增幅超过50%,若据此计算,当前股价对应2015年PE约为23倍,离30倍出头的PE 估值仍有30%-40%的空间,若市场好于预期,盈利预测和PE 将进一步上调。也就是说,券商股股价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国内券商业绩大幅向好是不争的事实。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作为国内并购投资活动咨询顾问(不包括独立财务顾问),促成交易额400亿元美元,远高于去年。而国内并购投资活动咨询顾问(只包括独立财务顾问)部分,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逐渐赶上新百丽的市场份额。承销债券部分,到目前为止,中信证券今年的承销额已是去年2倍,今年整体投行收入达到2.5亿美元,也超过去年的2倍。
华融证券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单纯从当前P/E(市盈率)以及P/B(市净率)角度看,中信证券相对于高盛、大摩和瑞银的确都偏高。但是考虑到目前中国92%的金融资产掌握在银行系统,而保险业、证券业的占比仅为8%,而国外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金融资产规模达到社会金融资产规模的70%-80%,这就意味着证券业还有目前9倍到10倍的市场尚待开拓。从这个层面思考中国证券公司当前的股价,可以理解为部分提前反映市场预期。而未来想象空间更大。
中银国际一名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券商股股价稳定成长的因素较多。一是券商将受益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制度红利,有可能接收国企资产注入,激励机制的改革也是大概率事件,国有背景、区域型券商股的价值亟待重估;二是证券法修订、注册制上路将提高券商灵活性和定价销售能力;三是互联网证券走入普通人群,券商零售业务将出现爆发性增长;四是资产证券化起航,券商迎来百万亿元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