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社保与企业年金晒出靓丽成绩单

2014年12月23日 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左永刚

  截至第三季度末,社保基金投资A股账面浮盈241亿元;股票型企业年金产品投资收益率高达7.97%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今年以来,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两大长期资金加速入场A股,并获得不菲收益。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发布的企业年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股票型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累计收益率达到7.97%,远高于其他品种企业年金产品投资收益率。同时,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576只股票,截至12月17日持股市值已增长至1534亿元,账面浮盈达到241亿元。

  今年以来,社保基金加快入市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今年11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社保基金可以在中国境内外市场投资运营,科学配置经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该条例旨在构建防范风险机制,明确基金的性质、用途、来源,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基金的管理运营,加强对基金的监督,保障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确保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支出。

  自2000年8月份,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基金的管理运营机构。设立基金当年中央财政拨入200亿元。经过14年发展,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总额达到10187亿元,累计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95%,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

  按照此前的相关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下一步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梳理总结多年来基金投资的成熟经验,吸收借鉴资本市场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流程,规范投资行为,从严控制投资风险和廉政风险。”今年10月29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指出。

  今年以来,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也不断提高。企业年金第三季度含权益类投资收益率高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含权益类投资收益率为2.66%、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率为1.66%。此外,在48个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中,太平养老金溢隆股票型养老金产品2014年第三季度、前三季度、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均排名第一位,收益率分别为21.16%、27.31%、27.45%。

  近两来,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4月份,人社部、证监会等四部门下发《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增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其中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股票投资比例高于30%)、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今年第三季度,人社部下发《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行股权和优先股投资试点的通知》,启动了企业年金基金股权和优先股的投资试点。

  2013年年底,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 《关于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主旨是允许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部分在规定范围可免征个人所得税,退休领取时候按照工资薪金收入缴纳个税。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以上。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年金资金规模累计达到7092.39亿元,实际运作资金达到6855.99亿元。

  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股份制企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曹俊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度增加企业年金投资股市的比例,以保证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需求。”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