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欧美经济体充满着一种乐观情绪。而今,全球市场却是一家欢乐多家愁。美国最新经济数据表明,这个超级大国似乎走出了危机泥潭。在10月份的去量化宽松后,美国实质上进入“去危机”的经济复苏。而全球市场,还徘徊于“后危机”中,甚至可能滋生新的危机。
三大危险值得关注。
一是国际原油价格在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后跌跌不休。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预测,明年二季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低可能触及每桶43美元。这一价格不仅让严重依赖石油的俄罗斯财政陷入危机,欧佩克内部坚持不减石油产量的沙特、科威特等国也不堪忍受,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将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即便是美国的页岩油开发,也会因为亏损而陷入停顿。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彰显全球需求大幅降低,也是全球经济萎缩的一个标志。11月中国进口意外下降6.7%,也是国际油价下跌的因素之一。
作为全球经济引擎和对能源、大宗商品有着强力需求的中国 “饭量”下降,预示着全球经济基本面并不那么乐观。美元的强势,在象征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通过汇率工具拉低了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这一逻辑不仅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生产国更为糟糕的经济颓势,也在客观上烘托了全球市场需求不振的尴尬。
二是地缘政治危机,俄罗斯是典型。美欧对俄“石油大棒加经济制裁”和普京总统的“资源民族主义”,将使欧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而危险的变化。
美国经济复苏,将提升奥巴马总统对俄制裁的自信——他的内政举措受国会牵制而难有作为,但在对俄制裁上“府院”却有共识。美国对俄强势施压,不仅是俄罗斯的灾难,也让深陷通缩中的欧洲不堪忍受。
三是欧日经济不容乐观。欧洲央行一直在犹豫不决地推行不那么彻底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这个刚刚从主权债务危机中走出又陷入通缩怪圈的复杂经济体。虽然有共同的欧元,但欧元区各经济体各有各的不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从决策到执行将面临效率迟滞的现象。欧元区最大的难题不仅是货币政策,还面临着集体性的平庸乃至沉沦。领头羊德国不再是主权债务危机时的欧洲复兴希望,也面临着经济下滑的风险。欧元区内部的政策协调与执行效率,决定着它何时走出后危机时代的阴霾。
日本“安倍经济学”虽然很有效率,但现在看效果不好。据12月8日日本发布的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二次修正值数据,当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从此前的环比下滑0.4%下修至下滑0.5%,换算成年率计算萎缩1.9%。
最糟糕的当属新兴市场。受美元上涨和中国需求减少影响,新兴市场中的能 (资)源出口国首当其冲,打击最大——不仅财政减少而且货币贬值严重。国际清算银行12月7日发表报告认为,强势美元令新兴市场面临着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这令人不解但符合逻辑——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复苏愿景就让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逃离。现在美国复苏不是愿景而是实景,中国经济下行而日欧陷入通缩困境,国际原油价格狂跌,强势美元更令看大国经济 “脸色”的新兴市场疲弱不堪。经济不振、财政危机再加输入性通胀,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新兴市场不得不面对的市场挑战。
令人不安的是,在全球化态势下,后危机的全球困境也会影响到去危机的美国。美国复苏的“一枝独秀”能否持久也是问题。(作者张敬伟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