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市民收藏品不少是新仿

行家提醒:“不学、无术”勿收藏古玉
2014年12月19日 08:36    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记者林琳)“这可是‘宋代名窑’啊,只可惜是新仿的。”昨日,在琶洲广交会B区举行的“收藏广州”专展上,市民送到现场鉴定的藏品中绝大部分为新仿,专家鉴宝时强调一定要学习,“如果对历史的认识是空白的,用现在的生活模式去想象古人,就只能永远买假。”

  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拿到现场鉴定的瓷器基本都是新仿品。一个行家告诉记者:“很多收藏者花不了多少钱买的,只不过想‘搏猛’,希望能用低成本‘捡漏’官窑罢了。”

  “广东市场上的收藏知识普及情况还是不行。”古玉行家黄耀全发现古玉的情况尤为严重,古玉藏品的真品率极低,“大部分收藏者基本没有真正上手,甚至连真古玉的形状、沁色都不懂,竟然就已经开始收藏了。”

  一些收藏者整天拿着放大镜端详古玉,他忍不住问他们到底在看什么,他们说看的是雕工,他再问有没有看过真的,他们说不必看真品,用放大镜看刀工、线条就足以判断真假新旧。黄耀全建议收藏者要多进博物馆,不要想当然,不学习容易受到市场上的“有心者”误导而走入收藏歧路。

  在黄耀全看来,市场存在很多有心或无意的误导,令新入门的收藏者的收藏标准从一开始就有偏颇:“比如很多人受不法商家引导,认为古玉是‘纯手工’的,所以‘出品’一定粗糙难看。事实却恰好相反,汉代以前的玉器是皇家用品,用来彰显身份之用,所以料好、工细,精气神是后代所无法企及的。”

  另一方面,一些收藏者片面追求大器,却不知道“高古无大器”:“汉代之前的玉器多是挂饰件,民间没有资格拥有;另一方面,宋代之前的人席地而坐,汉代时的小桌几用于喝酒、吃饭、办公之用,没有空间放置大件的玉器摆件,自然也不可能有这些大器的传世。”他感叹道:“收藏者如果对历史不了解,用现在的生活区想象古人,就一定没办法正确收藏。”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小众奇石收藏 渐成投资新热土      2014年12月16日
  • · 矿晶收藏在深圳市场悄然升温      2014年12月12日
  • · 矿晶收藏悄然升温      2014年12月11日
  • · 收藏不能只对“行家”市场      2014年12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