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公募基金2015年六大猜想:规模或超5万亿

2014年12月12日 08:5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清盘、费率松动、创新产品遍地……2014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其实精彩纷呈。面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基金业还有多少变化值得我们去猜想?

  《每日经济新闻》特别推出公募基金行业2015年六大猜想,包括首家 基金公司上市、基金业务外包兴起、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超5万亿元、基金产品继续创新、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落地及单一型基金公司出现等六大主题,既是大胆猜想也包含着殷切期待,而这一切都将等待市场检验。

  猜想一:首家基金公司上市

  银行 上市、 保险 公司上市、券商上市、信托公司借壳上市…… 金融行业 上市公司中,似乎独缺公募基金公司。为何公募基金公司迟迟不能上市?当政策放开之后,公募公司离上市还有多远?2015年是否会出现首家上市的基金公司?

  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后,备受关注的一条便是允许基金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并取消对持股5%以下股东行政审批,各方解读均认为管理层此举是为基金公司上市预留空间,而这一新规也在公募基金行业内引起一阵 “骚动”,不论憧憬过上市与否的基金公司,也全都开始直面这项议题。

  实际上,同年汇添富便有所动作,在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中,已经出现了“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名称,暗示着汇添富正在启动股份制改革,为未来上市铺路。

  当公募基金公司在为挽留人才、加强激励而头疼时,上市无疑是其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际上,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历史越长、发展程度越深,其也在更多地追求主动权和更加自由的成长路线,以及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与此同时,也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不“缺钱”,上市之后资本更加充足,这也有利于基金公司开展更多业务。

  猜想二:基金业务外包兴起

  2015年2月1日,《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正式实行。《指引》中所提到的外包服务包括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和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的服务。这尤其对于正处于筹建期的新基金公司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可以轻配、甚至省去部分后台人力构成,尤其是财务会计等等。

  不过,对于部分已经花血本搭建相关后台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外包需求短时间来看或许有限,不过在其业务扩展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此时外包服务或能提供帮助。

  但目前基金公司仍然顾虑较多。毕竟将业务外包需要非常成熟、专业的外包公司或者相关机构可供选择,而外包是否会泄露公司机密也是基金公司普遍考虑的问题。

  不过综合来看,业务外包的本质省去后台的庞大人力负担,轻松上阵,更好地集中精力为投研服务。

  猜想三:公募规模超5万亿

  从去年下半年起,宝宝类 货币基金的崛起,使得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年底或站上4万亿元。如果明年A股牛市横行,对比2007年所带动的公募基金规模效应,那么保守估计公募资产规模可以史无前例地突破5万亿元。

  不妨回忆一下。2007年的大牛市令得公募基金数量在仅仅345只的情况之下,资产总规模便站上3万亿元,达到3.27万亿元;而2006年仅为8500亿元,尚不足万亿。直到2014年年底才或站上4万亿元。

  近几年首募破百亿的 股基已经“绝迹”,仅任凭低风险的货币基金驰骋。不难注意到的是,2014年三季度,“风向标”余额宝规模已经有所缩小,而年底成立的货币基金规模也是普遍偏小,并且货币基金大行其道的背景原本就是 A股市场的不景气。如果A股就此重回上升通道,那么2015年的货币 基金发行或难延续强势。而权益类基金也许就将重新扛起规模大旗,成为撬动2015年公募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的主要力量。

  猜想四:产品创新深耕细作

  这几年,基金产品在创新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基金产品的真正创新,还比较有限。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从固定收益类产品慢慢向偏股类产品转移,尤其是 混合型基金产品。

  根据证监会公布截至11月28日的新产品申请数据,10月份以来,基金公司上报的70只产品中,只有20只左右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他均是偏股类产品。虽然大多数发行的 混合型基金产品创新乏善可陈,不过,也不乏比较有特色的,比如 南方绝对收益 混合和 华泰柏瑞量化优选混合 。

  富国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陈曙亮此前表示,在产品创新上面,海外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国内暂时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基金公司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第二,可以捕捉中国转型发展时期一些新兴行业和产业的机会,在中国产业转型过程当中具有投资机会的产品;第三,开发一些对冲类的基金,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猜想五:基金子公司资产证券化落地

  基金公司子公司从审批之后,规模迅速膨胀,而基金公司子公司也由于通道业务的过于泛滥引起了市场多方诟病。

  从“107号文”到“26号文”再到“127号文”,一个最主要的改变就是监管层已经在整肃资金池和通道业务,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基金公司子公司野蛮成长的时代画上句点。

  于是,众多基金公司不得不纷纷另寻出路。资产证券化便成为通道业务之后,基金公司盯上的新路子。事实上,监管层也非常支持基金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的探索,近期,证监会发文明确了基金公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要求。基金子公司也是大力欢迎。

  然而,事实上,从信托资产证券化的历程来看,基金子公司要完成资产证券化业务,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实际上能够独立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金子公司很少,不论是经验,还是人才团队都不充分。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是在积极准备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基金子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准备。甚至有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子公司总经理表示,在竞标和准备之后,随时可能推出该业务。

  猜想六:单一型基金公司出现

  日前,证监会发布的《指引》,明确对基金业外包业务实行备案管理,并对公募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业务外包进行了各项原则性规定,而且该《指引》将在201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对外包业务,一些新基金公司可能希望能外包的都外包,而老基金公司则希望把把人员占比较高、程序比较繁琐的业务外包,减少成本。

  于是,这项规定给了市场不少的想象空间。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可以把自己旗下的一些非核心业务部门进行外包,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专门只做投研的单一型基金公司,把产品和发行都外包出去。

  事实上,从目前基金公司的现状来看,如果出现,这种单一型的基金公司可能会在中小基金公司中出现,大的公募基金公司由于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成熟,目前转作单一型的可能性不大,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对此渴望更大。

  外包或将给这些基金公司打开新的发展思路,如果只做某一细分领域,比如专注于投研,可能会是未来中小基金公司实现突破的一个新起点。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