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非农数据即将登场 美元强势有望延续

2014年12月05日 07: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嘉瑞基外汇之星 李映辰

  本周五,美国将发布11月非农就业报告,市场又将迎来一月一度的大考。目前市场依然普遍看好美国就业市场的前景,美元指数短线一路冲高,即将挑战月线图89.60的阻力位。

  美国经济相对强势助美元走高

  美国劳工部定于北京时间周五21:30公布11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根据最新的调查,美国11月非农就业岗位预计将增加22.8万个,增幅高于上个月的21.4万个。美国10月失业率维持在5.8%,凸显出美国经济面对全球需求减缓仍展现出韧性。然而,薪资增幅仍然不大,意味着美联储并不需要急于开始加息。10月的非农数据因表现不及市场预期,美元指数在该数据公布后大幅回落,非美货币集体反弹。若本次非农数据仍不及市场预期,非美货币可能会重演上次的行情;但如果数据符合甚至超乎市场预期,则美元或将再度飙高,甚至有可能上穿89.60的月线图重要阻力。

  美元将持续受到美国经济数据强劲表现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相信即便美债收益率不上升,美元也能走高,因为美国经济表现仍相对强势,最近公布的美国GDP数据还出现了上修。本次的非农数据及薪资数据将十分重要,美联储希望看到更好的薪资表现以采取更为鹰派的立场。数据处理公司ADP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素有小非农之称的ADP就业人口增幅再度超过20万人,显示该国的就业市场表现依然处于15年以来最佳的轨道上。作为非农就业数据的前瞻指标,这份报告将为周五的就业数据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8个月里,美国ADP就业增幅在其中的7个月超过了20万人。这或表明美国的就业市场稳步改善。到目前为止,今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增长均值达到22.85万人,使得该国的就业市场将创下1999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

  美元指数短线一路冲高。日线图均线系统保持完好的多头排列,MACD继续发生角度明显的顶背离信号。从4小时图上看,价格升破了前方高点阻力,主上涨趋势得以延续,上涨空间被进一步打开。美元指数即将挑战月线图89.60的阻力,预计升破的概率偏大,目前操作上仍可选择相对弱势的非美货币以做空为主。

  多因素致澳元承受更大下行压力

  因资源出口价格下滑重创收入,澳大利亚经济第三季度意外放缓,逊于预期的数据激起市场对澳联储必须再次降息的揣测,令澳元兑美元持续刷新四年低点。鉴于大宗商品市场深陷“熊市”,美联储明年有望加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利率差收窄,加之美元整体表现强劲,一系列因素将令澳元承受更大的下行压力。

  澳大利亚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前季只小幅增长0.3%,且不到市场预估增幅的一半,为2013年初以来的最小增幅。尽管澳大利亚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持稳于2.7%,但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有可能拖累澳大利亚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这样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由于资源价格下跌打击国民收入,名义GDP出现萎缩,这些资源价格本季又跌了不少,因此困难还在后面。这促使市场全面预期澳联储将再次降息。目前澳大利亚利率处在2.5%的纪录低位。最新的调查显示,市场预期2015年中期之前澳联储降息的可能性略高于70%,而就在一个月之前,市场还没有预期降息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缓不利于澳元未来的走势,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大环境下更是如此。澳联储本周重申政策前景稳定,但也警告称若要维持经济状况,本币汇率可能需要进一步下滑。我们预计,澳联储明年3月份有望降息25个基点,随后于8月份会再度降息25个基点。

  日本再陷通缩担忧令日元承压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本周将日本主权债信评级由AA3下调至A1,展望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弱,转而又加剧日本将再陷通缩的担忧,强化了主要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将背离的预期,令日元承压。穆迪在报告中指出,下调日本评级主要是因为实现财政减赤目标的不确定性加重,同时评级行动不影响日本AAA外币和本币的国家和银行存款上限。对于维持日本评级展望稳定,穆迪表示此举反映了包括日本重大财政整顿的上档风险大致平衡。这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因为反对党可以在大选前以此作为攻击他的理由。外界担心的是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日本较高的家庭资产让政府在财政政策上流于自满。穆迪称,虽然安倍推迟明年上调消费税计划的决定可能在短期内有助于支撑经济,但也使得日本在2020年前实现预算平衡目标的难度加大。日本的赤字和债务仍然很高,随着时间流逝,由于政府支出日益增加,尤其是在人口快速老龄化方面的社会支出,将导致财政整顿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穆迪发布声明前,安倍在电视播出的公开辩论中强调,日本仍致力于财政改革,而且日本央行的超宽松政策并非旨在将公共债务货币化。不过,穆迪警告称,日本央行通过大规模印钞来实现2%通胀目标的努力,可能最终会推高债券收益率和政府借贷成本。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