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持续走强,金融地产轮番上涨,推动上证指数连续突破2500点、2600点整数大关,成交也屡创天量,上周五两市成交金额已经超7000亿元,屡创历史新高。牛市真的来了?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金元惠理基金投资总监晏斌、大摩主题行业基金经理周志超,两位基金经理均对于蓝筹股行情能否持续持相对谨慎态度。
中国基金报:沪港通及降息的消息出来后,市场上涨趋势明显,这波行情起源于央行[微博]降息,实际其上涨的内在动力和逻辑是什么?
晏斌:总体来说,最近这波行情的驱动力仍是流动性充裕。在政策驱动下,金融机构逐步释放流动性,金融机构的活力被激发,并且市场预期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将逐步降低,长远而言利好实体经济。此外,年内经济基本面失速风险消散,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后业绩对行情的影响趋于阶段性弱化,政策、舆情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继续偏积极也是推动指数上涨的原因。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企稳阶段,流动性尚未渗入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对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即乐观之余要注重研判经济数据和实体经济的变化情况。
周志超:有些人认为是新一轮牛市来了,但是我们认为,更多还是资金博弈的结果。
2010~2013年股市一直处于调整状态,2013年两大主线推动了股市的上涨:一是经济转型带来细分行业的繁荣,催生了电影、手游等细分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二是并购重组,这段时间很多公司通过收购、重组的方式,部分公司实现快速做大做强,部分公司焕发新生。良好的基本面,迭加上更为乐观的预期,造就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小盘股行情(以创业板为代表)。2014年以来,随着大部分小盘股的估值越来越高,上涨动力不足,但是前期的赚钱效应继续发酵,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同时融资额也持续放大。这时,投资者需要新的资金宣泄口,恰逢此时,沪港通正式实行、央行非对称降息等一系列利好纷纷出台,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导致了金融、地产这些大盘蓝筹股的快速上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造就本轮蓝筹行情的,并非相关企业基本面或者预期的改善,而是资金流入、比价效应以及政策利好这三大因素。
中国基金报:这波蓝筹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晏斌:短期之内蓝筹股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但行情持续时间难以简单判定。通过对盘面的观察,市场资金也处在一个寻找方向的时期,新的热点还有待形成,短期内非银金融、银行及地产行业预计仍是近期市场的领涨行业。在新热点的研判方面,目前我们重点挖掘食品饮料行业内成长性较强的个股,预计此后将有较好的表现机会。
周志超:10月下旬这波蓝筹行情启动以来,主流券商股涨幅在50%~100%之间,银行股也有20%~40%的涨幅,其它包括地产在内的大盘蓝筹股涨幅也都在20%以上。如果从5月份的年内底部开始算,很多大盘蓝筹股的涨幅都在50%~100%之间。考虑到大盘蓝筹股的绝对涨幅巨大,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加上长期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对其能够持续上涨维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与此同时,目前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确实估值较高,有些已经远远脱离基本面了,但是也存在很多估值合理、潜力较大的公司,当下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挖掘这类公司上面。此外,股市是波动的,成长股的股价不会一直高高在上,也会有调整的时候,我们也在耐心等待那些高估值公司的股价回落到合理区间。
中国基金报:旗下基金有没有随行情变化进行调仓?此后将以怎样的思路继续操作?
晏斌:本月初我们认识到,市场风格转换的动力逐渐积聚,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非银金融、银行、地产等行业并适当进行了配置。尤其是部分主题型投资基金,更适合跟随行情进行调整,在短期业绩上亦能有更明显的体现。
通过对市场风格的研判,我们调整了买入持有的策略,更加紧密地贴近市场的轮动节奏,加快调仓速度。综合政策导向、交易量等要素,遴选出与市场风格契合又符合我司基本面要求的优质个股,力争敏锐应对市场变化,顺势而为。
周志超:最近调仓比较少。我们会进行主题投资,但是我们倾向于投资可以预期的主题,实现提前布局。而对于沪港通的推出、央行降息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事前很难预料,事后相关股票又会高开很多,追高的话不得不考虑潜在风险,被套的概率也很大。我觉得,目前的A股可能很难看到大的趋势性行情,会以波动为主,因此我倾向于更加理性一些。A股市场阶段性的严重分化,不仅考验我们这些专业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也在考验基金持有人的耐心。
中国基金报:您看好哪些板块,如何精选个股?
周志超:我的选股原则是在安全性与成长性之间保持均衡。对于地产、投资产业链的公司,虽然估值便宜,但是成长性不佳,前景比较黯淡,相关板块公司投的比较少。对于部分行业前景较好的公司,如果估值太贵,远远脱离基本面,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基于此,我比较偏好制造业、大消费的相关公司,包括机械、电力设备、化工、汽车、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等。
具体到选股思路方面,我的投资思路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向:第一,质地优良、成长空间较大、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此类型公司不限行业;第二,行业前景较好、估值便宜、增速稳定的公司,这类公司主要在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第三,估值便宜、现金充裕、市值不大的民营企业,这类公司股价下行空间一般都很小,而考虑到潜在的并购、转型,其上行空间会比较大,类似于看涨期权;第四,拐点型公司,诸如行业供求格局逆转、管理层变更等因素,往往会对公司盈利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五,适当参与主题投资,此类投资标的,我们坚持两项原则,一是估值合理,二是主题可以提前预判。
中国基金报: 如何看待目前的宏观环境?
周志超: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顶峰已经过去,工业增加值今年10月已经跌到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降至15.9%,而这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批复了大量基建项目,投资增速还在不断下台阶,更加凸显固定资产投资的难以为继。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地产和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使用年限很长,当这些设施的投入达到饱和之后,建筑需求会大幅萎缩,只剩下稳定的更新和维护需求。长期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GDP的比率理应维持在美国的20%左右水平。我简单测算了一下,假设未来每年GDP增速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零,大约在2048年,这一比率可以降至20%。4%的长期增速是非常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属于过量、超前投资,未来将面临很大的同比下滑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的价格红利还会长期存在,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政策环境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在技术和质量提升方面我们具备后发优势。未来,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方面依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也会诞生越来越多具备高精尖技术和过硬质量的全球化制造型企业。此外,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消费市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在某些细分市场还会有加速甚至爆炸性的增长。
总的来说,我们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既悲观也乐观,我们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转型,这种转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规律驱动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