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降息早埋伏笔 央行释义“中性操作”

2014年11月24日 07:2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万敏

    编者按 宣布降息后,央行在答记者问中定义 “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但业界仍有声音认为此次操作已经打破决策层心理障碍,降息周期将开启。

  实际上,以往的定向刺激与微刺激效果正在迅速减弱,经济基本面不理想是毋庸置疑的,降息并非强刺激,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正常的货币政策调整。那么接下来政策走向将会如何?会不会有降准乃至下一次降息?在稳增长的紧迫形势下,财政政策的后续空间如何?

  “为了忙沪港通已经一个月没有周末了,这周末又降息,这是要玩死分析师的节奏啊!”香港某券商机构一位分析师在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后,这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另一家内地券商机构在周五当晚举行的降息分析会议则持续到了夜里近11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时隔28个月的突然降息瞬间点燃了市场的各种讨论。但实际上,自二季度的GDP等核心经济指标公布后,市场对央行的降息预期早已有之,唯一的悬念在于央行还能 “扛”多久。而央行在“扛”过了三季度后,最终于11月下旬才降息,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

  降息效果有待观察

  “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在宣布降息后,或许是担心市场过度解读,央行紧跟着公布了一篇答记者问的新闻稿,强调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非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的开始。也正是出于这一思路,央行今年创造性使用了各种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如SLF(长期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等,但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过往的定向刺激与微刺激效果正在迅速减弱,经济基本面不理想是毋庸置疑的,降息并非强刺激,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正常的货币政策调整,并非改革的对立面。”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今年6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多家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称,“实物资本供给有限而投资需求相对无限、货币供给有限而货币需求相对无限,这两对供需矛盾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目前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局面。”其中,“投资需求的相对无限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因此融资平台与国企投资软约束是高利率的根源。”

  这是央行对“融资贵”问题的回应,“财务软约束”问题此后在多个场合被反复提及,11月初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依然强调,要提升金融机构对农业、小微领域的支持,需“落实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增强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加快设立民营中小银行、解决财务软约束主体无效占用过多资源等。”

  “银行有风险溢价,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包含在利率价格里,这需要更多财政政策跟上,改善整体经济预期,银行风险溢价才会降低。”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央行此次降息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强调基准利率价格手段

  此次降息存款利率几乎没有下调。由于在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的同时,央行又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至1.2倍,在当前拉存款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除了四大行之外,其他银行几乎全部用足了1.2倍上限,且各类理财产品带来的存款分流并未消失,导致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并未下降。

  “负债端成本基本未降,银行有多大动力去降低放贷成本,这很难说,尤其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之下。”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初步看,降息会利好房地产等行业,对其他行业及中小企业的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年内央行会更加审慎看待进一步全面放松政策。

  2014年即将结束,由于政策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有一定滞后,在这个时点的降息或许很难对今年的经济增速显示出更大作用,但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却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会略低于今年。货币政策基调以稳健为主,但操作上会不断倾向宽松,更强调基准利率价格手段。”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表示,但调控将依然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要配合财政政策,为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信贷环境,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改革不能将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依赖手段。

  刘东亮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较高评级企业的贷款利率将出现下行,但资质较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不会实质性好转,小微企业的困境有赖于宏观经济的好转。本次降息不会是独立事件,未来将有更多降息出现,至2015年二季度都是较佳的降息窗口。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