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汇丰PMI初值创半年新低、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继续疲软,描绘出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通缩压力加大的岁末图谱,预示明年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将难以有效改观。对此,以定向降准、降息为代表的结构化宽松政策有待继续加码,疏浚降利率传导机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从目前经济运行态势看,中国经济通缩风险在逐步加大。PPI跌幅加深既是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外部传递效应所致,更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不佳的内部累积效应所为。在出口弱势回暖、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情况下,产能输出、基建投资刺激均未能在短期内有效提振需求,这不仅仅是因为实体经济本身杠杆率过高,去产能难以一蹴而就,更因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偏低。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PSL等创新工具投放大量流动性,货币环境总体宽松,通过定向降息、下调正回购利率等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资金价格有所回落,但融资难、融资贵在经济增速下移、结构调整的当下仍是突出难题。可以说,经济结构调整遭遇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宏观调控难度。一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和金融创新方兴未艾,使总量宽松的货币资金多在金融体系间流动,未能有效流入实体领域。二是企业盈利式微提升资金获得难度和风险对价,再加上银行低成本存款向高成本理财产品转移,利差模式下的贷款利率难以主动下滑。三是地方融资平台、过剩产能国企等利率不敏感部门的资金饥渴造成负溢价效应,挤占中小企业融资资源。
这些结构性难题相应要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加大定向宽松政策刺激力度。首先,对经济结构调整更有效的财政政策应更积极。适度扩大赤字、调升地方发债规模、继续实施减免税费,在保障房建设、小微企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等领域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
其次,扩大定向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业、企业覆盖范围。定向降准、降息措施可从前期主要集中的三农领域、小微企业向信息消费、住房消费、特定类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拓展。特别是在首套房、改善型需求购房领域,定向刺激效果可能更为明显。央行房贷新政推出后尽管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但房贷利率打折的银行已在增多。当然,在诸多结构性调控政策难以有效托底经济,就业状况出现恶化的情况下,应适时下调利率。
再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直接融资。在目前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利率下降的传导机制面临资金中介、银行绩效考核等多重掣肘,且行政管控成本较大,故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是金融结构与实体转型相契合的应有之义。
当然,结构性政策要托底经济又推动经济转型,必须放在改革大背景下。这包括且不限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调整“虚高”利率;加快地方融资规范化、阳光化改革,严防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黑洞;加快国企改革,确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优化利率信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