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11月17日讯 (记者 祝惠春)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起航。中国银行是沪港通交易的标的之一,同时也是沪港通唯一的结算银行。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天市场表现不出意外;大陆的投资者有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不能图一时之功,还要看长期影响。
如何理解沪港通?曹远征说,用一句话来讲,是一个管道顺畅对接的安排。香港市场好比是“圆管道”,大陆市场好比是“方管道”,大陆市场和香港市场交易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香港有T+0、有透支,大陆是没有的。我们看到沪港通是什么呢?就是联通两个不同形状的管道。中银国际作为结算行,则要在那边做一个圆的接口,这边做一个方的接口,让两个管道对接起来。作为接口要防止渗漏,要带有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其中,中银国际就要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所以做了一个特别安排,就是沪港通结算。
曹远征认为,沪港通不仅是股票市场开放的一个制度安排,更是人民币资本项目逐步走向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沪港通不仅迈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步,也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撬动了对资本项目的开放。这样发展下去,结果很清晰,一是人民币走向全世界,变成全球重要的交易货币,不仅仅是结算货币。二是为下一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基础条件。因此,沪港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