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内外专家还在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资本共富,还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进行口水战的时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经果断下单。
11月4日,股民李怀宁一开盘便买入了中国交建,当日,该股收盘涨停。“高铁绝对是今年仅次于军工的热点,未来要紧跟这个热点。”李怀宁说。这只是“一带一路”引发A股市场行情一个最小的案例。
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并且发起成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便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这一举措将更加强化市场对于“一带一路”带来的投资机会的预期。
所谓“一带一路”,是指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中国希望通过该战略,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该计划有助于消除过剩产能,并且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故而备受市场瞩目。
对资本市场来说,“一带一路”已经为投资者描绘了未来数年的投资蓝图。
万亿投资蓝图
今年以来,交运、通信、钢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出现在A股年度涨幅榜的前十位。不过,这样的强势表现是从7月开始,此前,这些板块一直处于低位横盘状态。这样的转变看似一蹴而就,但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2013年秋天,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被提了出来。此后,政府高层在多次出访中西亚、欧洲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想。最大变化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多个政府主要文件中频繁地出现。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重点;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那时候的‘一带一路’对资本市场来说,还是一个概念主题,虽然存在题材机会,但都是游资的短期炒作,难以形成趋势性机会。不过,对实体企业来说,他们已经开始转变投资方向,将投资重心往西部偏移。”华中地区一家大型基建上市公司投融资部经理沈涛(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是中国转移产能的过程并提升国家能力,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崭新市场。”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
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一带一路”将至少覆盖全球60%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张忆东给出的数字则更加详细。“至少有一个近1.1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并且这个市场每年的增速都在扩张,这就相当于6万亿-8万亿元人民币的一个大蛋糕展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面前。”
上述数字是根据参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筹建的21国的情况估算得出的。除中国之外,有经济数据的18国相加的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金额为1.12万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总固定资本形成30%;除了卡塔尔、印度、蒙古、越南之外,其他国家固定资本形成占GDP比重仍然不足30%,考虑到人均资本存量仍在低位,未来这些国家的固定资本形成无论从绝对规模和比率来看,都有巨大的再推进空间。
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之后,中国的基建产业链企业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中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需求大增长。
基建率先逆袭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投资增速的系统性放缓,传统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链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则关注甚少,无形中压低了这些行业的估值。不过,今年5月,中国承办的亚信峰会上开闭幕均是丝路表演之后,“一带一路”在资本市场的好戏上演。基础设施建设是率先亮相的板块。
截至11月12日的120个交易日中,钢铁、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建筑装饰板块累计涨幅超过40%。
11月8日,基建板块多只“中字头”个股获大量融资资金流入,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等个股融资资金净流入过亿元。其中,中国建筑获融资买入14.9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入6.4亿元。
民生证券认为,“一带一路”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等问题,其发力点有三:通路、通航和通商。具体来说,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资料显示,近年,我国的工程对外承包项目逐年扩大,产值从2003年的138.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371.4亿美元,显著高于全球基建投资的增速。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有助于带动海外市场对我国中上游产品的需求,缓解产能问题。
目前,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业务占比达到91%。行业分布中,房产建设、电力、交通运输的占比较大。
“‘一带一路’以资本输出去帮助这些欠发达的新兴市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效率最大化,中国金融、基建承包商、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通信设备、物流等行业将全面受益,而这些都是容易带动指数上涨的权重型板块,有助于行情从过去单单依靠‘中国创造’题材型小股票牛市转向系统性机会。”张忆东对于明年指数的预期较今年更加乐观。
张忆东认为,在海外耕耘数年并有丰富的建筑承包业务经验的中国建筑央企有望最先受益,这类企业海外发展经验丰富,而且是国企,所以有望最先拿到订单,并且持续受益;其次,才是分包商,以及金融企业;再次,是采购钢铁、建材、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中亚、南亚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盛行,相应的军工、安保的需求也很大;最后,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之后物流、贸易、港口将兴盛,如此,“一带一路”的行情也呈现长牛,并有望推进指数行情呈现系统性机会。
张忆东指出,从A股市场的主题操作来看,会先炒看得见的再炒看不见的,因此,“一带一路”的行情节奏是——先国内后国外,交运(港口、公路、铁路、物流)为先锋,中国建造承包、中国装备制造为中军主力,先提估值再看基本面业绩,所以,在行情初期的特征是题材想象力+落后补涨。
风控提上日程
“‘走出去’固然好,但风险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地缘政治复杂的中西亚地区。”从事金融投资的沈涛指出,投资中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11月3日晚间,中国铁建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及4家墨西哥本土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并发布招标结果公告。
可是,几日之后,11月9日晚间,中国铁建突然发布公告称,11月7日下午,墨西哥通信和交通部发布了取消该项目中标结果的消息,并决定重启投标程序。
中国铁建的股价在11月5日和7日分别出现小幅下挫。在此之前,该公司股价一直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
民生证券建筑建材分析师王小勇表示,根据“一带一路”规划,未来该区域铁路线路总长已在1万公里左右(包括中俄高铁等),按照目前每公里建设3000万-5000万元的投资额来看,预计涉及总投资在3000亿-50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投资节奏来看,假如分3年-5年建成,一年就是1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5600亿元的15%以上,能够保证两家公司在未来3-5年的平稳发展。预计中国铁建2014年至2016年每股收益为0.89、0.95和1.04元,目标价9.5元。
据海外媒体报道,墨西哥将因取消高铁合同而向中方补偿至少5.9亿比索(约合2.66亿元)。
墨西哥取消中国企业中标结果之后,研究机构虽然没有改变市场预期,但让投资者意识到“一带一路”概念在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炒作之后,市场也担忧“一带一路”主题投资炒作可能就像一阵风一样,行情来得很猛、很快,但数周之后会出现退潮甚至会一地鸡毛。
确实,“一带一路”概念一度被延伸至海外投资4万亿的“中国马歇尔计划”,但情况却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乐观。
国金证券分析师徐炜分析指出,所谓4万亿海外投资规模显然是被人为夸大了,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为1000亿美元,就算很快增加到美国的当量也才3000亿美元(1.8万亿元人民币),离4万亿还很遥远。此外,基建在目前中国OFDI占比中10%都不到,规模仅在100亿美元级别。即使未来基建模式大行其道,按照3000亿×20%=600亿规模计算,也才相当于国内交运年投资的10%,国内(基建+地产)投资的2%,这个数量级想要拉动中国周期的产能似乎远远不够。
徐炜认为,上述数据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目前A股市场因为杠杆资金持续流入情绪亢奋,因此近期以快速的主题轮换为主要特征。如果说小股票贴现的是未来转型的预期,这一点在逻辑上短期很难证伪的话,现在则是要贴现全球市场需求拉动旧周期,它更多反映的是投资者当前信心的膨胀,而非其真的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越是动荡越是存在机会,虽然风险很大,但现在各路资金都看到了‘一带一路’这个大主题存在新机会。”沈涛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挖掘真正受益的公司。”
“股市的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形成投资A股的乐观预期,APEC会议之后举行东盟峰会,然后11月15日举行布里斯班G20峰会。这些都是有利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机会。”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这波大战略的系统性行情将可能延续3年-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