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今日上线,这波持续6个多月的新闻终于告一段落,但沪港通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开始,它把A股慢慢推向全球资本市场,这种改变是过去20多年来A股从来没有的,它带来的变化和意义,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期带来了多少资金,开启了一波牛市,它其实为中国资本市场推开了一扇大门,一扇通往国际的大门,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启。
16日晚间,据中国证券报消息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将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沪港通开通仪式,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等将分别作为主礼嘉宾致词,17日9时30分,沪港两地将同时鸣锣开市。本报特派记者已经奔赴现场,见证中国资本市场这一历史性时刻。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臣上海报道
全球第二大股市今日诞生
沪港通正式开闸前的最后一道测试在15日上午开始,首批获得沪港通业务资格的89家沪港通合格券商全部参与。测试开始后,刚过10时港股通当日105亿元额度便已告罄。今日,沪港通将正式起航,总计6.7万亿美元的市值意味着以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股市诞生。
105亿元额度被“秒杀”
在周六上午举行的最后一次测试,全部模拟第一天交易,是全流程全渠道的业务测试,除了89家券商悉数参与之外,使用的资金也是真实账户内的资金,只是不进行结算。在周六测试开始后不久,刚过10时港股通当日105亿元额度便已告罄。
据港交所透露,参与15日测试的联交所参与者共97名,占证券市场总成交量的约80%。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联交所参与者与交易所的各项系统已经安装及连接稳妥,并已为11月17日沪港通启动准备就绪。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华透露,此前A股市场证券市值超过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仅在150万人左右,但随着沪港通临近以及近期股市做多热情的影响,目前已经达到210万人;而加上账户内的资金,符合投资门槛的高达400万人。
市值仅次纽交所
事实上,除了沪港两市的投资者、机构之外,国际机构对于沪港通的开通也极为关注。因为目前,中国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万亿美元,2014年累计交易量超过350亿美元。这意味着沪港通整合后,以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股市诞生,仅次于纽交所;而从资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也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
同时,国际机构对沪港通的潜力同样看好,高盛在其发表的沪港通投资策略报告中直指,沪港通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因为相比GDP,A股在全球市场中被长期低估,中国占世界GDP比重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为10.5%。同时,A股目前PE处于低谷(低于10倍),EPS增长为6%左右,估值跟过往相比已经处于严重低估的状态。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则表示,在沪港通后海外资本有望持续涌入A股市场,更预计一年后A股市场国际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将从目前的3500亿人民币上升到超过9000亿人民币,占全部流通市值的比例超过8%。
在成都10分钟即可开户
成都股民焦先生自90年代末开始炒股,十几年炒下来,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股民。对于沪港通,这位老股民则早有准备。
“今年消息一出我就开始关注。一直觉得香港市场比较成熟,而且还有T+0交易制度,比A股好赚。”焦先生说,他提前一两个月便开始陆续将手上的部分投资陆续变现,为沪港通准备资金,“前期就准备这么多,炒一段时间再看看,好的话再投点。”
券商对沪港通的热情则明显比投资者还高很多。“目前已经有不少客户准备参与这个业务,而且质量都很高。”浙商证券资深投顾郑建超说。
“就老股民而言,沪港通的开户非常简单,10分钟就可以完成。”国泰君安证券北一环路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老客户可以直接在网上开通,新客户则需要到营业部开通。
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什么?
沪港通的开闸不仅加强了沪港两地资本市场联系,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实质性步伐,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毋庸置疑,沪港通将倒逼A股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催化剂”,加快推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提升中国资本在全球市场影响力
一直以来,相比实体经济层面,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目前A股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度远低于成熟市场和亚洲其他新兴市场。海内外投资者的互联互通只能通过QDII、QFII和RQFII的方式。虽然近年来上述产品的投资规模持续增大,但在额度申请复杂、资本流动限制等情况下,境外投资者仍持谨慎的态度。
“沪港通实现了两个突破,即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对外开放。”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说,“这将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促使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提升大中华区的吸引力。”
在专家看来,沪港通并非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内地香港基金互认陆续推出,A股纳入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也指日可待,这也意味着全球资金将源源不断地流入A股市场。
倒逼中国股市加快改革步伐
沪港通启动,其带来的投资习惯和理念变化显然更值得关注。
在不少专家看来,沪港通不仅有助于完善A股市场机制,助推A股市场蓝筹股估值修复和价值回归,而且从市场的交易制度、监管机制到投资文化、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都有望随着投资者队伍和市场格局的改变而变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坦言,内地股票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估值,更重要的是基本游戏规则、制度、理念、交易机制、产品线、监管等各个领域的逐步全面接轨。
“这样的开放举措,最终会推动内地证券市场进一步的改革进程,从而让内地很多明显不适应国际惯例的制度、规则、行为模式得到修正。”
“沪港通实际上是在倒逼沪深股市加快改革步伐,尽早迈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随着境外资金入市之门的进一步打开,多年来因投资理念等原因而估值偏低的沪市蓝筹股表现应该会有所好转,A股有望因此树立起价值投资的新标杆。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已然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民币而言,沪港通将成为其国际化进程的“催化剂”。
瑞银证券中国证券业务总监夏阳表示,考虑到目前离岸人民币的规模庞大,沪港通有望为其提供投资渠道,支持香港继续发展为首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从而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来自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1.1万亿元,短短三年增加了11倍。而在此之前,在港离岸人民币仅拥有RQFII等极为有限的投资渠道。
胡汝银表示,无论是港股通还是沪股通,均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交易。这种结算不再是贸易项目之下的普通双边国际货物贸易结算,而是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投资结算,直接拓展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范围,打开了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扩大了人民币流动和跨境使用的范围和空间,并会产生“累积效应”和“乘数效应”。 据新华社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沪港通让人民币首次真正成为一种国际投资货币。投资者带人民币出境,在境外兑换成港币后投资港股;国际投资者则先换人民币,再用人民币投资A股。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
沪港通开启了A股走向世界的征途,A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此开始了。
“沪港通”股民需做好三大准备
期待已久的沪港通今日为内地投资者敲响了港股的大门,不过股民仍需做好资质、技术和心理三大准备。资质准备:适当性核查不可少
按照香港证监会的要求,以及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试点初期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拥有了沪市人民币普通股账户且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并不意味着股民就可以直接投资港股。按照上交所的要求,股民需在接受适当性条件核查(包括资产状况、知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和诚信状况等)之后,才能与证券公司签署港股通交易委托协议,踏上直通港股之旅。技术准备:充分了解投资标的和规则
试点初期,港股通标的股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及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
目前港股通标的股约为270多只。在香港市场市值最高的金融、房地产建筑和消费品制造业等三大行业中,均有不少值得股民关注的港股通标的。交易机制方面,除了投资者普遍知晓的T+0、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易被忽略。如买卖申报数量单位,每手港股所包含的数量由发行公司自行决定,而非如A股固定为100股。与香港股市基本交易机制不同,基于额度控制的原因,港股通交易中投资者不得修改订单,必须采用先撤单再申报的方式修改订单。
此外,沪港两地交易日存在差异,仅有两地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的交易,才是港股通交易日。圣诞前夕、元旦前夕或除夕日为港股通交易日的,仅有半天交易,且当日为非交收日。心理准备:特殊风险不容忽视
与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不同,港股市场上外汇资金自由流动,海外资金的流动与港股价格之间表现出高度相关性,投资者在参与港股市场交易时面临全球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变动导致的系统风险相对更大。
其次是股价波动的风险。由于港股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加之香港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相对丰富,港股通个股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影响而表现出的股价波动幅度,可能相对A股更为剧烈,投资者持仓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第三是交易成本的风险。目前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除因股票交易发生的佣金、交易征费、交易费、交易系统费、印花税、过户费等税费外,在不进行交易时也可能要继续缴纳证券组合费等项费用。投资者前应当充分了解港股市场的各项相关税费安排,避免因交易频率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第四是个股流动性风险。与A股市场中小市值股票成交较为活跃不同,部分中小市值港股成交量相对较少,流动性较为缺乏。如果投资者重仓持有此类股票,可能因缺乏交易对手方而面临小量抛盘即导致股价大幅下行的风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