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存款?

2014年11月14日 08:3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三季度银行人民币存款15年来首降

  自今年9月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的指标监管已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压力。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1万亿元,降幅达1.97%,属15年来银行存款首次下降。9月份最后一天人民币存款新增 6998亿元,同比少增4342亿元,几近腰斩。

  现象:银行存款首现下降

  三季度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2.7万亿元,相较6月末时减少了9500亿元。这是银行季度存款规模自1999年来的首次下滑。

  记者获悉,央行日前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三季度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2.7万亿元,相较6月末时减少了9500亿元。而历史数据显示,这是银行季度存款规模自1999年来的首次下滑。

  在上市银行中,除了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两家城商行以及建设银行,三季度存款余额比二季度增加外,其余13家银行均呈现存款下降的局面。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亿元,较今年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较2013年末的70.42万亿元,增幅仅为7.38%。

  业内人士分析,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存款同比增长11.54%,如果没有新政出台,第三季度存款增速也默认为11.54%的话,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应该是78.38万亿元。“而现在实际数额是75.62万亿,意味着受新政影响,16家上市银行存款约少增了2.76万亿元。”

  另外,从存款结构上看,存款减少最明显的是个人存款,三季度比二季度流失3700亿元。《报告》认为,不规范的同业业务收缩、“冲存款”行为减少是导致存款派生相应缩减的主要原因。“9月份最后一天存款新增6998亿元,同比少增4342亿元,‘存款偏离度监管要求强化的效果有所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禁止银行“冲时点”导致银行在季末冲存款时点的冲动大大降低,此外,由于同时叠加非标资产增速放缓导致派生存款减少的影响,基础存款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原因:投资理财、股票等成分流主力

  当前,各类投资理财迅速崛起,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银行理财等规模共计38.8万亿元,相当于银行存款规模的40%,成为银行存款的有力竞争者。

  有专家表示,存款下降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理财及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的“分流”。

  据统计,当前,各类投资理财迅速崛起,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银行理财等规模共计38.8万亿元,相当于银行存款规模的40%,成为银行存款的有力竞争者。此外,楼市也分流了部分资金,前九个月商品房成交额达到49227亿元。

  2013年6月兴起的余额宝,瞬间引爆了互联网理财市场。而近一年来,各种互联网“宝宝”纷纷出动,阿里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通、网易的添金、百度的百赚等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基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远比银行定期存款和定存两便存款有优势,银行的活期、定期存款受到各种挑战。

  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仅为3042亿元,而在2013年三季度末,这个数据就上升到了4802亿元,其中仅“余额宝”就贡献了557亿元;而到了今年9月末,货币基金规模总量为1.77万亿元,对比去年三季度数据,增幅达到270%。

  上述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直接分流了本属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其传递给中国投资者的一个很大的信息就是,普通的投资者哪怕是零钞都可以理财,因此银行的活期存款下降也就能理解了。而银行为使流失的存款回到银行账户,尤其是为满足季度性存贷比监管要求,其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也使资金成本进一步攀升。”

  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士认为,受制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不断压缩,导致地产行业对非银行体系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近几年出现的地产信托、资管、基金等理财产品数量激增。“特别是信托行业不愿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则’,使得高净值客户青睐通过认购信托产品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需要。”

  ·记者观察·

  银行想尽办法保住存款

  事实上,存款是银行的立业之本,在存款增速下滑、互联网金融大肆“吸金”等压力下,往日“骄傲”的商业银行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业务结构调整、布局互联网金融等多点发力,想尽办法截流。

  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在刚过去的9月末,银行确实面临着新的拒存难题。现在如果客户想在月末进行大额存款,银行会先进行测算,看会不会影响存款偏离度。“毕竟如果没有通过监管部门的考核就要受到处罚。”

  为了减少银行在月末无法接收大额存款的尴尬,多数银行采取的形式是拉高日均基数。“现在每个季度的计划都已经细化到各周,每天都要冲存款量,一旦在周考核时揽储任务没有完成就要扣分,这会直接影响之后的绩效和工资。”某股份制银行对公客户经理表示。

  另外,记者看到,不论是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还是银行版“宝宝”产品,都说明银行在不断放低、放软姿态。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不断上升,现在有些理财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比之前7折的房贷利率都要高了。但是为了留住存款,这些理财产品就是再想停也不敢停。”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存款也不得不加快“创新”的脚步,布局直销银行。

  业内人士分析,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口袋社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银行物联网点之外的有效延伸,并带来存款的大幅增长。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存款“大搬家”,此前已有大行关闭了股份制银行的POS机理财转账业务端口,严防存款搬家。另外,多家银行对超级网银的资金归集的单笔额度进行限制。

  对于银行存款不停下滑,有经济学家指出,在市场化资金价格畸高情况下,执行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银行发放理财产品,吸引一部分存款短暂滞留,否则活期存款下降得更加严重。“根治银行存款大量流失的治本之策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彻底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攻破这个最后堡垒,使得商业银行存款等融资彻底市场化,与现行市场化融资平起平坐、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