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证券投资信托计划发行量创两年新高

信托公司优先级产品募资能力不可取代
2014年11月07日 07: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今年前三季度,在频出的风险事件和累积的兑付压力和券商资管业务围追堵截的共同作用下,矿产类信托的低迷、房地产信托“泡沫”的逐渐破灭,信托全行业逐渐萧条下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计划创去年以来新高,三季度共发行747款,占比首次高达38.51%。

  然而,如今信托公司已不再是阳光私募唯一的通道资源,相比2012年证监会发文正式解除对信托产品开立信托专用证券账户的限制之时,涌现了更多的竞争者。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信托公司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守住证券投资这一蛋糕?

  通道费用被挤压

  今年初,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方法》(以下简称《办法》),允许经过备案的私募基金开立证券账户。这意味着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机构在自己的平台上就能发行阳光私募产品。目前,已有超过4000家私募完成登记。

  现实格局中,除了私募自身渠道之外,可以借助的通道还包括基金、券商、期货,信托的“制度红利”几乎消失殆尽。券商、基金由于通道费比信托略低,相对来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现在信托的通道费已经开始逐渐下降,而这一趋势还会持续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此,多位信托业人士亦坦言,这给信托带来的冲击不可否认,但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是缓慢的,信托公司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前路。

  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曾在报告中表示,未来随着登记备案私募数量的不断增加,信托公司阳光私募业务规模将有所缩减。但结构化产品中,信托公司凭借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优势依然不可取代,利用结构化产品设计可以满足私募基金的配资需求,通过放大杠杆大幅提高投顾的收益水平。目前虽然部分私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积累,但能够独立完成优先级募集的机构仍为数不多,因此信托公司结构化产品的市场空间仍然存在。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通道费已降至千分之二。收益与规模直接挂钩,如果规模做大,收益就相对可观了,做大规模走通道是可能是信托公司发展证券投资业务的一条捷径。

  关注对冲基金市场

  私募基金备案制的推出使得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主体资格确立之后,可以直接发行产品,对信托通道业务挤出效应明显,因此信托通道费用急剧下滑。

  信托通道费用的急剧下滑倒逼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转型和开发新产品,目前来看最为成熟的就是在对冲基金业务方面取得突破。

  兴业信托和建信信托近日分别控股了宁波杉立期货和良茂期货,使得信托系期货公司超过了10家。信托公司联姻期货公司,看中的正是对冲基金市场。目前全球对冲基金规模达到了2.82万亿美元,我国期货市场资管由于起步晚,到去年规模仅18亿元。随着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稳步发展,我国对冲基金势必迎来蓬勃发展之势。目前已经有多家信托公司取得了股指期货期货投资资格,收购期货平台,可以在对冲基金业务方面取得发展先机。

  未来或转向主动管理

  信托与阳光私募的合作由来已久,开始于深国投2004年发行的,由私募教父赵丹阳管理的“赤子之心”信托产品,而后外贸信托成为也发布了自己的私募信托产品。如今,信托公司已经开始探索未来的新玩法。

  日前,外贸信托与多家私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全方位外包服务。私募的业务外包包括产品设立、注册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披露等。

  但信托期望分食的外包业务上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券商。对于券商来说,由于其对证券市场熟悉程度更深,可以提供的服务更全面,信托现在获得客户主要依靠过去的积累,未来能否保住优势还是个疑问。

  而华润信托在私募业务发展中创新了多种产品结构。除传统的开放式和结构化产品外,其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发行主动管理产品“托付宝TOF-1号、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运行至今。据了解,这个产品是把私募基金进行组合配置,以保证收益。但是这要求信托公司平台上有足够多的私募机构,一般的信托较难做到。

  外贸信托副总经理李银熙曾公开表示,公司瞄准了证券基金的运营服务,要做这方面的专业机构,除提供产品创设、份额登记、财产清算、交易执行等基础服务外,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利益分配安排、绩效分析、定制报告、头寸管理、现金管理交易管理等增值服务。

  北京一位长期研究固定收益的券商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当信托通道业务减少,以及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必然要向主动管理转移。这类产品中信托主要做一个选择人,选择私募、基金的产品来投,而非直接接触二级市场,操作度更高。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