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您指定保单受益人了吗?

2014年11月04日 07:22    来源: 深圳商报    

  在我们身边,拥有一张商业保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后就束之高阁,其实并不清楚保单的保障范围与意义。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应为自己家庭中的所有保单进行一次“体检”,即在重新整理保单资料的过程中,熟悉保单内容、发现家庭保险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其中受益人的指定是否合理应成为保单体检的首要内容。

  受益人的指定是否合理?

  陈女士生前因丈夫有婚外情而感情破裂,为了年幼的孩子夫妻分居二年而未离婚,孩子一直由外公外婆抚养。一次出差途中,陈女士不幸车祸罹难。在保险赔付时,因陈女士在保险受益人指定是写了“法定”二字,不负责任的老公按规定还得到了百万保险赔款的一半,外公外婆非常生气,一纸官司告到法庭。陈女士因未指定明确的受益人,致使赔款不能如愿给到父母和孩子。

  陈女士的案子并不是个别现象。现在有不少市民购买保险时为图省事,就将受益人写为“法定”,意思就是将“法定继承人”作为受益人。但据多家保险公司了解,理赔时因“法定”二字引起的家庭纠纷案例不在少数。这样填写,不仅逝者的意愿不能达成,而且活着的家人不得不为“法定”二字闹得对簿公堂。因此,投保人在签署保单时千万不能马虎,明确受益人较好。

  同时,保险专家称:“如何指定收益人,结果完全不同。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金能否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批复》规定,保单若指定为法定受益人,如果被保险人生前负有债务,人身保险身故金将首先用于偿还其所负债务,剩余金额才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如果保单有明确受益人,被保险人即使生前有债务,也不得将人身保险身故金用于债务偿还。

  投保人职业变更要通知保险公司

  许多人很关注水电物业,但更大额的保费缴费记录却稀里糊涂。有的投保人住址、联系方式、职业等项目发生变更后,也根本不知道要通知保险公司。

  还有的投保人需要每年缴纳保费,但因为各种原因,忘了按时缴纳,这些保单可能处于失效状态,会直接影响被保险人的理赔或给付;也有的客户忘记领取已到期的生存给付金。因此,客户在进行“保单体检”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查看保单各项信息是否为自己最新、正确的信息。

  据了解,如果市民曾经对保单信息进行过变更,又不记得变更后的信息是否为最新、正确的信息,市民可以通过拨打保单所属公司的客服热线、亲临柜台、咨询保单服务人员等查询方式,了解个人保单的承保信息、缴费记录、保单状态等情况,避免保单失效,及时领取到期保险金,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人身意外险最重要,重疾险次之

  以往人们投保往往是由于保险营销员介绍某项保险产品,客户感到比较好就进行了投保,很少有人根据生活的需要通盘考虑、认真思考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而进行全面规划。

  王小姐8年来购买了十来份不同的保险,但是险种却很单一,几乎全是分红、万能等投资类的险种,没有购买任何重疾类的附加险。“这样购买保险,如果万一有个大病什么的,在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却可能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付”。保险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专业的保险顾问会在对客户的险种结构进行盘点时,告诉客户保险的险种是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普通寿险、理财类等各种类型,功能各不相同,每个人在准备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都要分析自己或者家庭最迫切的保险需求是什么,然后再针对性地购买保险组合,以把风险防范做到最全面。

  “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一般应按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险、普通寿险、子女教育险、理财类险种的顺序进行配置,越排在前面的越重要,是人生必备的保险,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进行后几类保险规划。而且,一个家庭里,经济顶梁柱的保险一定要优先考虑,然后才考虑孩子的保单”,这是保险专家给市民的建议。

  保额大小应与风险和收入匹配

  李先生,有房贷车贷,贷款总额超过80万,但是所有保险额度加起来才20万,其中重大疾病的保额才3万。这样的保障额度就明显不足以替李先生抵御重疾和意外的风险。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风险,有的人会面临重大疾病的痛苦折磨,以及随之而来高额的医疗费用的压力。有的人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导致其家庭劳动力的丧失和经济的拮据。因此,自己保单的保障额度是否足够,应是我们在进行“保单体检”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保险专家建议,客户在做保单体检时,可以先给自己的家庭算一笔账,计算未来5~10年内,家人所需生活费、教育费、供养金、对外负债的总和,在扣除既有资产后有多少缺额。如果资金不足,不同时期可以不断配置部分险种,但要逐渐丰富保障范围。一个家庭的保费支出是家庭年总收入的10~15%较为合适。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