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港通没了时间表 私募绕道跨境收益互换照样出海

2014年11月02日 08:13    来源: 投资时报    

  延期公告无疑令已经发行对接沪港通产品的私募基金处境尴尬,但他们似乎并未穷途末路,毕竟估值甚低的香港小盘股机会难得

  无论是否源于“占中”带来的某种微妙影响,港交所一纸延期公告,终于还是让沪港通10月27日开通的预期正式落空,也使得中国内地不少专门针对沪港通发行的私募产品面临“踏空”的尴尬。

  10月26日,港交所正式发文称,沪港通相关各方已做好技术准备,但迄今没取得启动批准,因此也没有实施沪港通的确定日期。有关“无限期”延期的消息一时甚嚣尘上。不过至30日,又有消息称11月初有关测试将恢复进行。有了解中国政府层面运作风格的分析人士称,一般而言,中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此次沪港通推迟相当罕见,甚至市场上已传出沪纽通、沪伦通是否提前开闸的猜想,目前的事态值得进一步关注。

  如同高压锅已明明冒气却不能掀盖盛饭,餐桌旁久候的食客难免失落。《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早在7月份,内地部分私募产品已经用合约的方式明确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如今,沪港通的开通没了时间表,私募机构只得寻找其他出海途径。

  不过,从各种迹象来看,沪港通不会无限期停滞。10月28日,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虽然沪港通至今仍未开通,但香港将会继续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期望在各界的支持及配合下,可以让两地股市按照沪港通的既定设计尽早开通。次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欧达也表示:“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希望项目会在不久的将来启动。”其表态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香港证监会已经批准沪港通。

  业界对沪港通的推出依然比较乐观,认为仅是时间问题,一些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仍在推进中。

  私募绕道出海

  沪港通的临近无疑点燃了私募基金出海的热情。一些私募已经发行了对接沪港通的产品,并已募资完成,沪港通的延期公告无疑给私募浇了一盆冷水,让其只能先选择其他方式投资港股。

  “即便是沪港通暂停,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其他方式投资港股,比如走跨境股票收益互换通道。”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告诉《投资时报》记者。

  据了解,所谓股票收益互换,是指机构与券商根据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限内针对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现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流交换—即甲方向乙方支付固定利息,而乙方向甲方支付指定的股票收益,进行互换。通过固定利率与股票收益互换,资金在国内的私募基金,可以投资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从而同样达到跨市场投资的效果。

  上海宝银创赢董事长崔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的产品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沪港通不会停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还是会找机会投资香港证券市场。现在我们可以投资A股,并不是沪港通没开就没有投资标的。”

  一方面是内地资金配置通过沪港通来国际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海外资金希望通过沪港通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蛋糕。

  从4月初至今,沪港通“吹风”已有半年。尽管当时内地不少市场人士并不看好,但此后数月,海外资金的热情完全超出预期,RQFII基金博时FA50在沪港通消息传出后数月,规模暴增近13倍。

  同时,也有不少私募想要借机出海揽客。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最近三个月,已经有很多位朋友建议我到香港发行新的私募产品。香港的资金丰富,成本低,通道的费率也比较低。同时,不少账面资金充裕的公司都表达了对投资A股的兴趣。”

  沪港通还催生了内地阳光私募的发行热潮。Wind资讯显示,7月阳光私募共发行371只,8月是437只,9月是435只。而去年同期阳光私募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53只、138只和159只。而随着沪港通延期的消息传出,10月阳光私募的发行数量略有下降,为290只,但依然高于去年同期。

  各方绞尽脑汁捞金

  沪港通同时催生了香港本土小型券商被收购的狂潮。

  复星国际在7月完成了对香港恒利证券的收购,恒利证券大约有2500名交投活跃的客户。复星国际称,收购恒利证券将令其获得在香港的相关立足点,提供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根基。毕竟,直接收购要比从零开始方便得多。

  持有这样想法的公司并不只有复星国际一家。沪港通消息公布以来,很快在内地公司之中掀起了香港券商收购潮。

  今年4月,沪港通消息刚出,国金证券(行情,问诊)便宣布拟收购粤海证券和粤海融资。此后,西南证券(行情,问诊)也在6月提出了收购香港上市券商敦沛金融的方案,以快速建立香港业务平台。9月,国有企业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时富金融服务集团51%的股份。

  国金证券方面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收购香港证券公司的工作在正常推进中。东北证券(行情,问诊)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沪港通推出应该是没问题的,公司前期准备的和沪港通十分紧密的业务先暂停了,还在等待。”

  长江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刘俊也表示,沪港通对证券业的业务和收入贡献显著。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需在内地证券公司办理,为内地券商增加了经纪业务收入,而沪股通则为A股注入资金活水,活跃蓝筹股,提升市场成交额。

  除了券商之外,私募基金亦有很多方式“淘金”,发行A+H股套利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海外机构投资香港市场的比重高于A股,而国际上某些重大货币金融政策对H股价格波动的影响力要大于A股,因此存在可观的价差收益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大盘股的定价权掌握在大型金融机构手中,相比之下,小盘股更容易大幅上涨。

  “香港小盘股的机会很多,因为小盘股估值低,仅有几倍的市盈率。而内地创业板估值已经很高。随着沪港通的实施,优异的中资小盘股价值将被充分挖掘,成长潜力将被市场逐渐认识,估值也能得以提升。”崔军表示。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