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10月收官战沪指破2400 指数创20月新高月线6连阳

2014年11月01日 07:39    来源: 京华时报     敖晓波

  本以为在10月会颗粒无收的投资者在月尾4个交易日迎来了报复性的反弹行情。三连阳之后,10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蓝筹行情再度扑面而来,金融股接过领涨棒带领大盘发起冲锋号角,沪指轻松跨越2400点。本周以来,指数大涨超过100点,足见强势格局的回归。

  周五,两市双双高开,一波快速上行后,沪指成功突破2400点整数关口。此后,大盘展开回落,一度跳水,但随后金融股开始吹响冲锋号角,疯狂拉升大盘,使得指数企稳回升,资源股紧随其后,指数再次大幅上攻。

  午后开盘沪指加速上攻,涨幅扩大,尽管一度在高位出现回调,但随着煤炭、白酒、钢铁等板块的联袂拉升,权重股集体爆发,不断将沪指推向新的反弹高度,沪指上摸至2423.60,创出近20个月的反弹新高。

  截至昨天收盘,沪指报2420.18点,创出近20个月的收盘新高,涨幅1.22%,成交2499.15亿元;深成指报8225.61点,涨幅1.67%,成交2088.06亿元;创业板指报1513.27点,逆市下跌0.82%。

  板块方面,金融板块表现强势,护盘意图明显。此外券商、煤炭、钢铁和家电等板块的涨幅也均超过了2%。而与此同时,前期强势股昨天均出现回调,包括计算机、国防军工和电子元器件行业则跌幅居前。成交量上,两市共成交4587亿元,仅次于今年9月16日创下的4994亿元的近4年成交量纪录。

  沪指收复2400

  10月股指完美收官

  纵观10月全月走势,开局和结束首尾遥相呼应,成就了10月牛市行情。仅有中间一周左右股指出现连续下跌调整。伴随着IPO申购资金解冻后资金回流,股指在10月最后一周强势反扑,权重股与题材股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幕,几大板块轮动形成合力引领股指节节攀升,上证指数本周4天上行百点,创年内最大周涨幅,助推股指月线收红。不过,创业板在本周的反弹中落后大盘,继周三明显滞涨后,周四、周五创业板指数开始高位回调,资金流出迹象明显。

  最终,上证综指全周大涨5.12%;深证成指周涨3.84%。就全月来看,沪指10月份收涨2.38%,月线6连阳,深成指月涨1.80%。

  灵活配置捕捉牛股

  10月行情完美收官,11月行情即将登场。在三季度很好地把握住军工、计算机以及并购重组等行业性投资机会的农银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凌晨在谈到四季度投资机会时指出,短期内经济波动和稳增长政策对行情的影响会被不断弱化,而改革和转型对于股市的影响更为显著。

  凌晨强调,从中长期看,沪港通、国企改革、兼并重组、产业资本介入等因素正在改变过往的投资逻辑,未来单纯行业基本面分析的投资模式或将转型为一体化的立体投资,除了要把握住行业性的投资机会外,还将加大对于前期涨幅较小板块的关注,灵活配置才能很好地捕捉市场的大牛股。近期市场风格转换明显,大盘和中盘蓝筹行情扑面而来,同时资金流出小盘股明显,预计短期这一格局将持续。这一现象投资者应予以注意。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乳企三元靠变卖资产盈利_京华时报      2014年11月01日
  • · 长虹定增40亿注入军工资产      2014年11月01日
  • · 民航四大航企净利呈两位数下滑      2014年11月01日
  • · 银行五大行整体盈利增速降为个位数      2014年11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