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市大热: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逆势暴涨145%

2014年10月24日 07: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吕江涛

  2014年对于信托业来说可谓站在了十字路口之上,一边是券商资管业务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房地产信托等传统领域增速明显下滑。时至三季度末,虽然新发行信托规模和数量较2013年同期均有所提升,但增长速度却已经明显放缓。

  房地产、政信等信托公司的传统主营业务越走越窄,频出的风险事件和累积的兑付压力下,信托公司找寻新方向拓展业务的意愿更强烈。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对土地流转信托、互联网消费信托、家族信托等新业务的探索便格外引人注目。而多方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证券投资业务仍然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

  信托重拾证券投资业务

  今年9月以来,上证指数在横盘整理了一个月之后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重新回到了2300点之上。与之相对应的是,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和规模均创年内新低,证券投资信托却逆势保持快速增长。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4年9月成立的集合信托规模为684.95亿元,环比下降7.19%;成立产品数量602款,较8月下降20.9%%。其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55款,募集规模122.96亿元;投向基础产业的104款,募资规模139.2亿元。当月成立的证券投资信托共196款,规模约127.5亿元,与房地产和基础产业势均力敌。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今年前三季度共有36家信托公司成立1707款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2013年同期,成立数量仅为696款,今年增幅达145%。

  其中,有5家信托公司产品成立数量超过100款,包括中融信托、云南信托、外贸信托、长安信托、四川信托,分别成立389款、329款、251款、152款、100款。

  对比2013年,除一直将证券业务作为重点的外贸信托外,云南信托、长安信托成立证券投资产品在15款左右,四川信托仅成立5款,中融信托去年信托发行数量尚不足百款。几家信托公司“抢滩”证券投资业务的意图明显。

  一位今年连续发行了多款证券投资产品的信托公司研究部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布局证券投资领域,对信托业来说更像是一次回归。信托公司本身有基础,早在改制前,市场上大约一半的证券营业部都在信托公司旗下。

  “机会之余,现在信托公司大多面临一定兑付压力,证券类产品多是浮动收益,投资者风险自担,符合信托公司目前的需求。”前述人士表示。

  发行能力哪家强?

  不管是自主发行产品,还是作为通道业务运作,证券投资虽然并非信托公司的强项,却是不少信托公司积极尝试和探索的方向。

  从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至少有46家信托公司积极参与发行产品。那么问题来了,信托公司证券投资类业务发行能力到底哪家强?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集合信托产品整体平均年收益率8.93%,证券投资类信托平均年收益率7.95%。与近几年年报中体现出的证券投资信托拖累公司整体收益现象相比缓和明显。而今年以来总回报超过8.93%的证券投资信托占总体比例约32.3%。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融信托、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云南信托、长安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华宝信托、四川信托、厦门国际信托位列发行能力排名前十,处于积极发力证券投资类项目前列。

  其中,中融信托、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信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在证券投资类业务上探索发展的稍早,一直是颇有优势。四川信托、平安信托等也是积极发展,致力于提升证券投资类业务规模。

  2013年至2014年10月,中融信托发行证券投资类项目691款,居于榜首。2013年中融信托一连新成立中融信托-融享、中融信托-融福和中融信托-点击成金10号等证券投资信托计划,2014年持续发行融享、融新、融源系列。由此不难看出,从去年开始中融信托就开始回归证券投资类业务。

  同样从去年开始就有意发力证券投资业务的还有外贸信托和中信信托,2013年至2014年10月分别发行产品504款和130款,平均预期收益水平分别在7%和6.5%,算是稳中求发展。

  新发力的信托公司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信托,2013年至2014年10月期间,新发行证券投资类信托122款,预计产品规模达到140.5亿元,部分已公布预期收益来看,集中在9%-10.6%之间。

  虽然总发行数量不能排进前十名,但五矿信托的发行能力却不容忽视。2013年至2014年10月不完全统计,五矿信托共发行29款,预计规模为102亿元。发行数量不多,但发行规模量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运行中的证券投资产品中,今年以来亏损的也不在少数,占总体比例约10.6%。其中总回报前百中产品占有比例最高的三家公司,亏损项目也偏多,共有183款证券投资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为负。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