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浙江256家上市公司而言,用英国批判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话形容当下似乎也是贴切。
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也稳中有忧,不仅中小企业日子难过,多为行业翘楚的浙江上市公司,也倍感压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除宁波)有28家公司出现亏损,平均每家亏损额2232万元。在浙江上市公司董事长圆桌交流会上,董事长们承认,在宏观经济、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已进入了“雾霾时代”。
同期,由于政策导向和近期监管的松绑,在并购重组“战场”却俨然呈现另一幅景象,豪杰厉兵秣马,市场风起云涌。
记者也了解到,在转型升级目标驱使下,诸多浙江上市公司也把并购重组看作走出“雾霾”的一味良药。对此,浙江证监局局长吕逸君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表示支持的同时,也着重提醒上市公司更需注意防范投资风险,重视后续整合,以防盲目并购不成拖垮自身。
复杂形势下并购机遇被看好
从数据看,2014年上半年,浙江上市公司经营形式难言乐观。
一季度浙江(除宁波)上市公司统计资料显示,除亏损面扩大外,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8%,增幅同比下降4.83个百分点。而货存总额同比增长15.43%,资产负债率上升1.98个百分点。同时共有119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企业现金流紧张。
而记者了解到,当前浙江部分地区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引发了大规模的资金链与担保链风险,虽然“两链”问题尚未在上市公司中出现,但据监管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公司大股东因此影响到上市公司。
浙江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国平则认为,当前市场已积累了许多矛盾,特别是在经济结构方面,上市公司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他表示,如果到现在这个时候还不能倒逼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做出成绩来,实现突破,或者结构还是调整不好,那经济就会像外界所说的,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处于复杂阶段,机遇亦蕴藏其中。虽然浙江上市公司转型与发展压力空前加大,但在多方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正在掀起的并购重组大潮,正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契机。
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此前对外表示,目前产业并购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不可忽视的新路径。他认为宏观经济下行和上升时期都是实施并购扩张的最好时机,当前国内、浙江面临的产能过剩、“两链”问题,甚至欧美经济衰退,都为浙江上市公司进行境内外并购提供了好的机会。
“在经济结构调整期,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正在形成。浙江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进以产业并购为方向的并购重组,真正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增强企业市场地位、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浙江证监局局长吕逸君说。
热情大涨 超1/3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安青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转型的目标犹如“过河”,并购重组就是过河的“桥和船”。中国经济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挑战,增长方式亟待由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其中并购重组成为必由之路。
“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运作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康恩贝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杨俊德认为。
3个月前,康恩贝以现金9.945亿元收购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51%股权,完成了公司史上最大金额的并购。据介绍,此并购案弥补了康恩贝没有5亿元以上重磅大品种的欠缺,也是康恩贝在上市10年时间里实施的第10次并购整合。
而在上周康恩贝披露2014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20.72%;实现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39.62%,每股收益0.36元。公告称报告期内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2014年受让51%股权的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期内贡献营收和净利润所致。
“康恩贝的并购实质上都是为了获得资源、弥补短板,或通过并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从侧面也反映了国内经济、行业发展的趋势所迫,目前,基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产业型并购占据了国内并购重组的大多数,康恩贝也是顺大势而为。”杨俊德对记者说。
在转型升级大趋势下,也有浙江上市公司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美都控股去年底并购美国WAL公司,由此进入高景气度的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而投资战略性、资源性产业,正是其谋求产业转型的战略举措之一。
浙江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统计显示,去年浙江辖区超过1/3的上市公司实施了84次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322.47亿元,交易家数和交易金额较2012年大幅提升。今年仅一季度,已有约40家辖区上市公司公告实施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137亿元。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陆泽峰也特别指出,浙江已成为全国并购重组的活跃地区。
据浙江证监局局长吕逸君介绍,目前并购重组的升温,也在改变着浙江上市公司的转型之路,转型方式由“内生型”转向“并购型”、在行业上从“老行业”转向“新产业”成为新的特点。
监管利好并购重组将获全力支持
“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平均已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今后不涉及发行和借壳上市的重大资产重组也将不再需要证监会审批。”吕逸君认为,在新“国九条”出台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目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已基本修订完毕,监管的松绑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进一步提供了空间。
康恩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表示,从机遇角度讲,新政策的出台或能够让企业把握住更大的机会。他认为,从前年IPO基本暂停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积压了一大批原来想IPO,现在进不了资本市场的公司,而其背后有大量的PE资本、股权投资进入这些公司,这些资本可以说是有期限的,由于看不到在两三年内退出的通路,将迫使这些企业去寻找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从这方面来说给了上市公司巨大的机会。
“下一步,浙江证监局将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在7月底的浙江辖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浙江证监局方面的表态也进一步坚定了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的决心。
华泰证券投行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球产业更迭,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加之国家经济转型政策的支持,真正的并购重组大潮还在后面。
热情背后仍需防范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不投资是风险,投资失败是最大的风险。对于目前浙江上市公司表现出的热情,各方在表达支持态度的同时,也不忘给上市公司打上一针“镇定剂”。
浙江省风险投资协会理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志敏告诉记者:“并购重组复杂专业,现阶段时机有利但出手需要更谨慎,浙江上市公司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内控建设,这是转型的基础,我们很多企业并没有夯实好这个基础,去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就很难成功。同时我认为并购重组只是经济转型的途径之一,对于上市公司转型升级会起到一定效果,但不应把效果过分夸大。”
戴志敏表示,一个企业怎样转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转型升级策略,在明确企业定位和战略的基础上,或是选择做大做强,或是做专做精。
另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截至7月29日),上市公司作为交易买方,其未能达成的并购案例就多达42起,较2013年全年31起多出11起。上市公司终止重组事项的情况也明显增多。
记者了解到,浙江去年和今年并购重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中多是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有并购方对看好的被并购资产存在严重高估,给并购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有企业完成并购后,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整个企业反而会被并入企业拖累,背上沉重包袱。
对此,吕逸君提醒:“现阶段浙江上市公司不应为做大规模就进行并购,而要慎重选择对的行业和企业,考虑能对公司业绩产生正相关效应、取得比市场无风险收益更高回报的行业和企业开展并购。同时综合考虑收购价格和综合成本,在目前好的并购时机下,上市公司不能因为收购价格低而盲目收购,整合成功才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要重点考虑经营理念的融合、管理模式的对接等,力争“1+1>2”的效果。”
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认为,上市公司要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和发展,必须充分了解并购对象,重视利用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细致谈判获得合理的交易对价,并做好对并购企业的后续整合,整合的内容和目标是对并购后双方的资源进行优化适配,以扬长补短,发挥协同效应。
而对于实施并购重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教授给出的两条建议是,一方面要仔细分析市场潜力、企业发展前景,谨慎制定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战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小心,畏首畏尾,毕竟有些机会转瞬即逝,一旦错过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