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大证券等25家公司被曝光

2014年10月16日 08:08    来源: 南方日报     陈若然

  日前,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证监会上市部发布了《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其中,25家A股上市公司登上了A股内控“黑名单”,被指内控报告无效。

  上榜公司不少有“前科”

  据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运营规范、保障股东利益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的,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2013年进一步扩大到一定规模以上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报告显示,2013年,共有231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2.89%,数量及比例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其中沪市781家,占沪市上市公司的81.95%,深市1531家,占深市上市公司的99.67%;主板上市公司125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70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55家。

  此次公布的报告中有光大证券、*ST超日、*ST锐电等25家上市公司登上了内控“黑名单”:有6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均无效;有8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无效,非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有9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有效,非财务报告内控无效。

  据了解,其中一些公司去年已爆出各类问题,如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ST超日面临退市风险,“11超日债”违约;上海家化信批违规,等等。

  此外,该分析报告还指出酒鬼酒等33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制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而*ST大荒等9家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

  监管层研究实施内控规范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2008—2013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从1076家增至2312家。

  报告还指出,当前,内控审计和咨询行业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部分内控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低价招揽客户,有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仅为几万元,严重影响了内控审计和咨询服务质量。

  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当前存在的法规对上市公司内控违规的处罚力度偏弱,难以对违法违规上市公司构成有效的威慑,尽管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都有明确的指引,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严格执行。

  据了解,监管层目前正研究探索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以进一步扩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同时将严格规范上市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提高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