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合作成“饮鸩止渴”?GTAT将向苹果索赔

2014年10月15日 07:3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NASDAQ)作为美国蓝宝石供应链明星企业,日前申请破产保护,让外界震惊。

  10月9日,GTAT在破产法庭举行了封闭式司法听证会,因与苹果签署保密协议的原因,其对“破产原因和重组计划”只字未向外界透露。10月10日,GTAT再递交文件称,与苹果的供应合同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终止该合同将是阻止公司运营情况继续恶化的唯一方法。GTAT请求获得法庭准许,以关闭其设立在亚利桑那州的蓝宝石制造厂,并裁员890名员工。

  《每日经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GTAT曾被业界视为光伏设备商的探路者,而此次破产保护意味着其向苹果供应商的转型告败,而GTAT此前与苹果谋求合作被认为是在“饮鸩止渴”。

  苹果在合作中“稳赚不赔”?

  GTAT代表律师表示,蓝宝石制造厂的运营耗费了大量资金,但该投资从苹果得到的回报甚微,难以维系。此外,GTAT还表示,今后会对苹果提出进一步索赔,“GTAT相信,鉴于公司与苹果的合作关系破裂,未来会有很多对后者的索赔指控”。

  GTAT与苹果去年10月达成的协议显示,GTAT将为苹果提供低成本、大批量的蓝宝石材料制造服务,苹果则向其预先支付5.78亿美元用于相关开支。该款项中的最后一笔1.39亿美元原本预计应在今年10月支付,但苹果没有如期支付。有市场人士分析称,这是导致GTAT现金流断裂申请破产的直接原因。

  协议签署后,GTAT公司预测其2014年营收将达到6亿~8亿美元,其中80%来自于蓝宝石业务。这意味着2014年,蓝宝石业务将在为公司带来4.8亿~6.4亿美元营收,比2013年几乎提升了20倍。去年底,苹果CEO蒂姆·库克曾暗示其合作伙伴将量产蓝宝石玻璃。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意味着蓝宝石消费电子时代已开启。此后,蓝宝石概念股票备受市场资金追捧。GTAT作为该板块的领头羊也被外界看好,成为蓝宝石明星企业。

  除了在现金流上受到压力,GTAT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8-K文件中指出,“GTAT已经将某些和其蓝宝石生长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授权给苹果。”

  GTAT在2013年11月公告的10-Q文件也指出,“我们如将违约,苹果将有权获得ASF(AdvancedSapphireFurnace,先进蓝宝石熔炉)系统的控制权和拥有权(如有价值不足,则以现金补足)。此外,为确保部分预付款的支付,我们还向苹果授予了GTAT集团(我们的主要美国子公司)特定资产的抵押权益。”

  对此,有分析指出,苹果公司与GTAT合作,可谓“稳赚不赔”。10月7日,福布斯专栏作家ChuckJones就发文称,2011年到2012年间,GTAT每年因太阳能设备进账10亿美元,2013年公司业绩一直呈现亏损。在与苹果签订协议引入投资之前,GTAT随时有可能因为业绩表现惨淡破产。苹果像骑士一样拯救了GTAT,同时最后又用另外一种方式让其“殊途同归”。

  蓝宝石行业前景堪忧?

  GTAT公司因苹果的蓝宝石概念,在过去一年股价大涨近200%。然而,由于今年7月以来,市场普遍预计苹果新一代iPhone手机可能不会大规模应用蓝宝石玻璃屏幕,这导致GTAT公司股价在第三季度出现下跌。

  到10月6日,GTAT正式宣布申请破产。当日,GTAT的股价从11.05美元狂泻至0.8美元,跌幅达92.76%,市值一日蒸发14亿美元。

  如今随着GTAT正式宣布申请破产,蓝宝石行业未来前景,也因此蒙上一层迷雾。

  此外,GTAT曾被业界视为光伏设备商的探路者,而此次破产保护意味着GTAT从传统太阳能行业扩张至LED行业等高增长市场,以及向苹果供应商的转型告败。

  一位不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苹果没有使用蓝宝石,或许说明蓝宝石应用上尚不成熟,成本和良品率达不到预期条件。“蓝宝石比现在苹果用的康宁玻璃价格贵10倍。成本高,也给手机规模化生产带来压力。我一直对iPhone6使用蓝宝石屏幕的说法保持谨慎。”

  事实上,今年3月,康宁高级副总裁托尼·特里佩尼在摩根士丹利科技、媒体和通信大会上指出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市场的警惕。特里佩尼表示,“蓝宝石玻璃比康宁大猩猩玻璃售价贵10倍,重量高出1.6倍,生产中消耗超过一百倍电力。透光性也很差,而且还会破裂。”

  不过,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中,国内多家智能手机厂商表示对蓝宝石屏幕未来有信心。国内一家即将推出蓝宝石版本智能手机厂商的硬件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将继续按照预期生产蓝宝石版本的手机。

  “目前5寸的蓝宝石屏幕成本是400元人民币,预计半年到一年内,成本能降低到100元,产能问题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在我们与上游供应商进行了大批次试验之后,在良品率控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上述智能手机厂商的硬件总经理表示。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