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西藏“天珠”的鉴别与收藏

2014年10月13日 08:55    来源: 中国文物网    

  天珠为何物,它的价值如何,怎么鉴别它,目前拉萨市大店小铺里天珠是何物做成,产地源于哪里?对于这些,不仅内地游客是一头雾水,常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到一个进价仅几十元或几百元的新品,就是西藏群众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天珠为何物,它的价值如何,怎么鉴别它,目前拉萨市大店小铺里天珠是何物做成,产地源于哪里?对于这些,不仅内地游客是一头雾水,常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到一个进价仅几十元或几百元的新品,就是西藏群众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为此,笔者曾与西藏“天珠大王”嘎玛桑珠及其他天珠收藏者进行过多次探讨,参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天珠的许多论著,下面愿就这个问题从收藏角度谈几点意见。

    一、天珠名称的由来及天珠为何物

  天珠的名称何人所取已不可求证,港澳台叫天珠,藏族叫“丝”,汉族则称“九眼珠”。

  《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杜宾?路易斯先生1986年出版的《珠的历史》中称来自喜马拉雅的珠子为“蚀刻玛瑙”。罗布?刘先生于1995年出版的《收藏珠子》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

  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台湾著名的学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项圈材料的一种。台湾天珠商人林东广在1997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

  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如果有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那么天珠到底为何物,从国内外专家考证及对其进行物理化学鉴定得出结论:天珠就是强碱、硝酸蚀刻的工艺玛瑙珠。

  德国著名的大卫?艾宾豪斯、麦克尔?温斯腾博士经过几十年对他们收藏的几百件天珠样品进行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写过一本专著,叫 藏族的瑟珠》 (瑟,取之藏语天珠“热”的译音)。在这本书里,两位天珠研究专家明确地说:“就加工技术而言,藏族瑟珠是蚀刻玛瑙珠的一种。”

 

  蚀刻玛瑙珠的加工方法是这样的:先是在珠子表面按图案(在粗加工的玛瑙石上套上有各种图案的模具,或贴上一种有图案的特殊纸型,以使别的地方不被腐蚀)喷上碱水(有的使用钾碱、铅白碱、碳酸钠)进行蚀刻,然后用火烧烤,这样就使珠子表面附着强碱处变成了永不褪色的白色,因使用强碱所含成分不同,烤出来的白色也不尽相同。这种增白不仅仅是在表面上,表层下面也变白,一直深到石头里面。有些天珠,变白的地方则明显突出。在折断的天珠里你会看到这种白色纹路渗透深浅基本一致,尽头相对整齐,没有石头中天然石筋的不规则自然渗透。用强碱绘出的图案可以刻出最简单、最常见的蚀刻玛瑙珠,再用火适当烧烤。

  另一种加工技巧是,首先用上述方法把整个珠子变白,然后用另一种化学制剂画出一种图案(硝酸铜的效果最佳)。珠子再次用火烧烤,在白色的底子勾勒出黑色图案。有时,要除去前面变白的地方而将黑色图案直接涂在光玉髓的天然玛瑙上。西藏“天珠大王”嘎玛桑珠曾将不同类型的“天珠”送上海硅酸研究所化验,其结论是:天珠图案上的蚀刻花纹除酸碱外,都含有硅酸盐(瓷器上的釉其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的成分,这再次证明,天珠是人为的,或者说石头是天然的,花纹是人为的,叫“天人合一珠”比较确切些。

  根据使用的工艺类型将蚀刻加工黑白图案大致归类:

  第一类:天然石头底子上的白色图案;

  第二类:变白底子上的黑色图案;

  第三类:天然石头底子上的黑色图案。

  变种一(第一类与第二类的结合)首先给珠子的一部分加白,其余部分不变白,黑色图案蚀刻在珠子变白的部分,叫做“生眼”。

  变种二(第一类与第三类的结合)黑白相间的图案出现在同一粒珠子上,但不像上面的那一种相互重叠,叫做“生形”。第一类蚀刻玛瑙珠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即:变白的部分和没有经过处理的部分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此时,这两个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结果使一些珠子上经过处理的地方发生部分脱落,使白色图案留下粗糙、经过凿刻过的表皮。由于第一类珠子要有这一特征,因此,那些对它们早期研究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蚀刻”的玛瑙这一名称。最早考古发现的这类图案是由人工蚀刻的,并添加一些其他物质。

  二、蚀刻玛瑙的历史溯源及现代天珠的加工仿制

  世界上蚀刻玛瑙的生产年代十分久远。最早的蚀刻玛瑙主要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在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印度古代文明的遗址发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印度白塔拉尔和钱呼达拉是制作蚀刻玛瑙的中心。中期的蚀刻珠主要是在印度次大陆的遗址发现的。后期蚀刻珠的制作中心在伊朗。在二十世纪初期,那里仍然采用手工加工蚀刻经文饰物。到十九世纪末,在西北亚、南亚次大陆这种工艺已经逐渐失传。

  新天珠的仿制首推台湾,目前拉萨市场流通的新天珠百分之九十皆为台湾新仿天珠,还有尼泊尔、不丹仿,内地江浙和中原仿,另有一些寺庙也在寻找原料自己制作。

  1、台湾仿:在玛瑙石上用强碱、强酸蚀刻烧制而成。色泽纹路几可乱真,仔细观察无风化纹,两端线孔及质地等仍可分辨出新旧及产地。

  2、不丹仿:主要是黑白分明的新天珠,质地透明,无风化纹。

  3、四川二百年前仿:主要是一种料器。

  4、浙江仿:树脂混合物。

  5、中原仿:ABS工程塑料混合物。

  6、西藏本地仿:在劣质玉石上蚀刻。

  这些新仿天珠的价格(进货):台湾仿200—800元;不丹仿100—300元;浙江和中原仿5—10元左右不等。

  三、天珠鉴别、鉴赏

  天珠的鉴别可以用“八看”来进行初鉴。

  (一)看天珠的质地。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观察,各类矿物质地的颜色,可分为原本固有的颜色称为白色;混入色素离子引起的颜色称为他色;产生裂纹引起的颜色,称为假色,这是矿物学质地的三种色。天珠质地的颜色大致分为:乳白色、黑色、棕色、红色及淡绿色五种,其中以乳白色的质地最佳,某些天珠研究者都把天珠线孔内是否为乳白色列入纯天珠的必备条件之一。以上是从质地上鉴别。

  (二)看天珠的色泽。天珠一般呈黑白色、深棕色及象牙色、淡棕色及乳白色四种相间的纹路,黑白分明的纹路喜欢的人多,深棕色及象牙色相间的纹路也是许多人首选之一(台湾仿的新天珠为后者)。

  (三)看天珠的光泽。所谓光泽是指表面反射光的强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泽就强。一般光泽可分为: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及土状光泽等。天珠表面由于年代久远自然风化而形成较不平滑反射光有紊乱的现象,用肉眼观察表面似涂上一层油脂,这种光泽称为油脂光泽。有些油脂光泽特别亮,则可称为蜡状光泽。有些天珠经过火烘,表面呈现灰白色,对光产生某种陷阱而暗淡无光,这种情形称为土状光泽。

  (四)看天珠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指透光的能力,其实透光与不透光是相对的。一般鉴定透明的标准,是以两毫米的厚度用适当的光源透视,光全部透出称为透明,部分透过称为半透明,不透过称为不透明。选择天珠以透明和半透明作为取舍标准,当然,不透明的珠子也有极品,以透明取舍天珠难免有遗珠之悔。

  (五)看天珠的完整性。从外观察整颗天珠的完整度,是最直接且效果好的办法。由于老天珠年代久远,想找一颗完美无瑕的天珠颇为困难,因此天珠两端呈现斜面自然的磨损并不影响其完整度。一般而言,除传世品外少部分的破损可能是供佛像装藏或磨粉配药之用,应可接受。至于断裂成半或严重破损的天珠,已失去作用不宜收藏。新仿天珠一般都完好无缺,其倾斜面都有“作残”痕迹,要特别留心。

  (六)看天珠的风化纹。所谓风化纹是指老化表面特征,最具代表年代长短的标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许多自然而不规则的风化纹路,深浅不一,似鱼鳞纹又似凤爪纹,尤其在黑棕色纹路上观察比较清楚明显。

  (七)看天珠的朱砂点。所谓朱砂点是一种红色的斑点,从里到外自然生长在天珠的珠体上,但并不是每一颗天珠上都有朱砂点,也不表示有朱砂点的天珠就是好货。它仅是供判断新旧天珠的标志之一,就像旧玉中沁色中的“尸斑”(“尸古”)。这种红色斑点可能是天珠与人体的磁场融合所生长出来的。因玉石本身就有渗透性,也可能身L 抓伤、挠伤出血后,使之吸渗到天珠体里,逐渐形成“血斑”。

  (八)看包浆。包浆不是天珠上的污垢,是酸、碱分子与本体分泌物长期融合的一种附着物,它是洗、刮不掉的,就像旧瓷器、明清家具上的包浆一样。这种包浆滑润自然,任何做旧都不能作成这种自然形成的包浆,“自然成旧”与“火工做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岁月的残缺是一种美,人工的“做残做旧”越看越丑。

  当然还有用仪器进行化学和物理鉴别、从宗教角度上鉴别等,这里不一一细说。至于天珠的作用,藏族人对天珠的崇敬,本文暂不涉及。关于上述观点仅是一孔之见,本人将继续探讨研究。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