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定调当前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改善和优化融资和信贷结构。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精准发力”,为宏观经济“保驾护航”。
国庆节前,央行释放信贷放松信号,受到央行新政的影响,有些地区已经开始落实“认贷不认房”。然而除了楼市,国内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稳增长压力不减,市场降息呼声强烈,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央行昨天发布消息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举行三季度例会,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一表述,与二季度相比没有变化。但是,相比二季度例会,这次会议更加强调了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基本稳定,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国际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的积极迹象较多,欧元区再次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部分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多困难。今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采取全面宽松的降息、降准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央行主动引入了一些新的政策工具,如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以及定向调控措施等,通过这些工具来进行微调和定向放松流动性。由于目前中国经济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既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又要促进经济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才能为宏观经济“保驾护航”。
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这种以“房地产化”为依赖的经济,下行的周期性调整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房地产化”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没有结束,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就不会减弱。如何面对由于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如何解读央行最新货币政策会议透露出的信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作出分析。
经济之声:尽管市场预期强烈,可是央行最终还是没有采取一般性降息降准的量宽政策,原因有哪些?
鲁政委:首先我不同意把降息降准简单的等于量化宽松。比如说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讲,它不仅取决于准备金率上升还是下降,而取决流动性的注入跟流动性的流出之间的平衡。由于现在外汇占款本身已经很少,那么这个时候降准也不意味着更宽松,这是一个。第二个对于降息来说我也不认为它就是量化宽松,因为对于经济有实质影响的也是实际利率,就是要经过物价切线。由于我们物价在不断的下降,你继续维持那么高的利率,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没有降息,在升息,所以我不认为降息和降准都是量化宽松的,而这个时候没有调整,其实我觉得主要是由于人们观念上的一些障碍,比如说您刚才讲到的,大家把这个简单视为量化,这本身就是政策调整的障碍之一。
经济之声:可能对于人们的预期和心理上的效应会有一些很大的改变。央行强调当前要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这样的表述怎么来理解?
鲁政委:其实这种表述我仔细的看了一下这一次例会的声明,只有一句话是有一点变的,除此之外在全面的制度里,几乎所有的说法一个字没有变,唯一有变的就是形势错综复杂,不可低估。然后以前的表述就是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那这就表明其实整个中国的政策调整跟它语言的措词没有太大关系,而主要跟形势的发展有关系,从目前来看我们M2的增速已经低于设定3%的水平,同时经济仍然在继续向下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放松调整,其实是正常的,至少让M2比如说达到13%到14%这样一个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物价的下落我觉得降息也是完全也必要的,事实上央行下调公开市场的这样一个操作其实已经显示了这样的一种初步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