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热衷并购 PE机构扎堆定增

2014年09月24日 07: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A股并购重组浪潮持续汹涌。其中,跨行业并购、买壳上市、新兴领域定增正在成为此轮并购热潮的重要特征。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一旦涉及并购重组概念,无论重组最终是否顺利完成,几乎均会出现连番上涨。

  在此轮并购热潮中,PE机构频频现身上市公司定增预案中,“PE+上市公司”模式迅速流行,并购渐成PE机构除IPO之外的重要退出通道。在业内人士看来,PE机构正在成为当下A股并购重组潮流的重要力量,不少PE机构热衷通过一二级市场联动,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计划、推动并购重组项目以谋求收益,这也折射出当下PE盈利模式转型的格局。

  上市公司热衷并购

  今年以来,在经济转型升级、政策利好等各方因素的共同刺激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激增,目前近200家上市公司先后筹划重组停牌。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并购市场交易总金额为1830亿美元,环比增长19%,创近三年新高,其中有30宗并购交易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根据目前并购重组方案,多数上市公司并购主要是同属一个行业以提高规模、市场份额为目的的横向并购;同时,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以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覆盖全产业链的纵向并购也屡见不鲜。从并购案例的行业分布来看,上市公司并购行业仍然集中在传媒、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显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房地产并购交易数量位居前三甲。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完成的交易数量大约占整个市场的18%。

  清科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上市公司热衷于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值管理,利用一二级市场联动进行资本运作。5月9日,《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基于此背景下,今年多数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生物医疗、TMT、清洁技术、互联网等二级市场概念较热的项目进行并购。调查称,上市公司股东会选择先增持股权,再通过并购推动股价上涨。而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面对产能过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选择通过并购新兴行业来实现跨界转型,从而实现业绩和市值的增长。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业绩增长潜力不够,或者传统过剩产能消化不足,急于通过并购重组来对主营业务进行转型,或者寻找大股东资金的战略入局,以找到合适的资产标的,实现跨界并购。一些跨界收购案例往往集中在市场热点,比如影视、互联网等,但若行业间差异过大,这类跨界并购可能后续会出现整合不顺利、利润大幅度下滑的问题。

  “PE+上市公司”模式火热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并购时代,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对新兴行业专业的判断,PE机构逐渐成为此轮并购热潮中的中坚力量,不少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也频频闪现PE身影,或者直接通过与PE机构合作,成立并购产业基金,以推动上市公司并购相关的资本运作。

  目前由于IPO发行数量有限,曾将大笔资金押注拟上市公司的PE/VC机构不得不面临投资回报大幅下降的生存困境,有些机构选择通过介入上市公司的并购项目来实现退出通道的多元化。据私募机构人士分析,参与上市公司重组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入股公司项目,推动其与上市公司的重组来最终实现二级市场的退出。由于并购重组的审核条件相对IPO简单,审核周期也较为简短,整体收益回报由于缺乏上市渠道而连续下滑时,并购成为一种相对有吸引力的投资退出方式。

  与此同时,由硅谷天堂首创的“PE+上市公司”的并购方式也在资本圈中日益火热,成为时下PE和上市公司陆续复制的模式,相关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恒泰艾普近日披露与元石资本签署框架协议,成立规模20亿元的并购基金;乐普医疗、凤凰传媒等数家A股公司先后发出消息,计划与PE机构联合设立并购基金。尽管PE机构积极践行一二级市场热情不减,但在业内人士看来,“PE+上市公司”本身仍属于新生事物,并购追逐热点题材估值过高,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与此同时,PE与上市公司推动并购过程中涉及市值管理的目标,若没有很好的隔离清晰界限,难免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