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高额补贴上市公司乱象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升温。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对于上市公司的高额政府补贴呢?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的补贴力度已经超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比较发现,上半年2537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3%,同期政府投入的补贴总额比2013年上半年增加82.5亿元,同比增长13.63%。
在我国,政府补贴某些企业经常会引发质疑,比如,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巨头,每年以“政策性亏损”的名义获得政府巨额补贴,就被公众频频质疑。再比如,地方政府乱补贴ST公司,被质疑是在扭曲上市公司真实业绩,拿投资者的钱来挽救劣质资产。
那么,政府要不要给上市公司提供补贴?笔者认为,政府补贴在实际操作中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手段,有三大理由不能再给它们补贴。
首先,高额政府补贴干扰资本市场市场化进程。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刚开始时,国企遇到很多问题,得到了大量政府补贴。但现在不少国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已具有竞争力,所以已经没有理由再给它们补贴。
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是“公司化”的产物,也已经是市场化的企业,它通过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上市以后也可以通过增发新股、配股等手段筹资。在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以后,如果政府继续向其提供补贴,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并不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因此,给上市公司高额补贴不利于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会阻碍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
其次,高额政府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虚假牛市。
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很少能够得到如A股这样高的政府补贴,其业绩完全取决于公司的运营能力,而非来自于不公平的财政补贴。我国长期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会造成股价与价值的背离,削弱牛市形成氛围。
上市公司即将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这一上市资源,强行补贴上市公司,以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而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形,以维护股价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虚假牛市的形成。上市公司依靠政府补助扭亏并不能持久,上市公司应该注重提升自身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
第三,高额政府补贴不利于上市公司创新。
“中国制定很多产业政策,给很多补贴,使很多企业学坏了,不少企业就整天想办法申请政府补贴,并不去真正的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上曾公开指出。
笔者认为,因为上市公司投资了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支持的产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以资鼓励,这种补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很多政府补助资金流向了政府不支持的产业,比如产能过剩行业,对落后产能企业补贴就会进一步造成产能过剩,这对一些创新企业产生抑制作用。当这些上市公司伸手拿钱成为一种习惯,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摆设,这些拿着补贴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最终只能靠政府扶着走,离A股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