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阿里巴巴传奇诠释了什么?

2014年09月11日 07:1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阿里巴巴在美举行首场IPO路演之际,有人这样记录其盛况:华尔街道夫酒店排队拐了18个弯,据说有上千人开看小马哥,电梯等了40分钟……这与当初阿里在资本市场遭遇的冷遇形成强烈反差。

  从出身寒微到誉满全球,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马云和阿里巴巴演绎了一段商业逆袭传奇。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家创始于“中国创意”、根植于“中国需求”却仰仗“国际融资”的企业,阿里巴巴今天的胜局究竟归于谁手?

  作为一家没有国资背景和体制牵绊的新兴电商企业,阿里巴巴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要素“野蛮生长”的产物。

  阿里巴巴兴业之初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及其商业应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线上经营的特点决定了阿里巴巴可以超越实体店的种种局限,尽可能缩小与监管当局的交集。于是,少有行政审批和干预成为阿里巴巴创业的重要优势,这利于其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强技术与渠道。

  于是,同一时期中国商界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当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公关能力鲸吞、蚕食大型零售卖场之际,阿里巴巴等电商却在润物细无声地缔造和经营一个由万千小微构成的线上商业帝国。虚拟而非实体、线上对线下、分散对集中……阿里巴巴异于传统的经营方式既饱含了颠覆性创新因素,也反映出创业者规避束缚的委曲与无奈。可以说,阿里巴巴的传奇,完美诠释了创新、市场、监管之间的微妙关系。

  此外,软银、高盛和富达投资等国际风投机构,为阿里巴巴提供了最初的启动资本,使阿里巴巴具有深厚的国际背景。这种股权结构也造成了阿里巴巴依靠中国市场做大,却主要回馈海外投资者的现状。

  可见,阿里巴巴的成功归于中国市场经济繁荣、中国需求不断做大,归于营商环境优化的机缘与必然,归于中国创业者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归于国际投资者的精明与远见。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监管体系、资本市场、创业环境的成熟度,与创造伟大公司的目标客观上还有距离,需要以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当前,中国决策层决心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少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经济容纳、滋养更多如阿里巴巴一样的创新型企业,破除一切不必要的体制束缚,鼓励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

  由衷期待今后会出现更多始于中国创意、立足中国市场、依靠中国资本、反哺中国投资者的国际化公司。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