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进行大合并,中投主外、汇金主内的金融模式,已经成形。
7月25日,汇金旗下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重组方案的董事会公告正式披露,汇金对新公司合计持股比例升至57.92%,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这是汇金的最新步骤,接下来,汇金还将继续重整手中资源,未来有可能形成汇金控制下的几大券商、银行、保险机构,最终与新加坡一样,境内外金融资产与投资,主要掌握在金融航母手中。
成立于2003年12月的汇金成为金融国家队的领头人,财政部主要通过汇金履行国有金融资产的出资人责任,后者资产规模约占全国金融业资产总规模的一半。根据汇金官网公布,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6家银行、1家投资公司、3家保险公司等18家金融机构的股份,其中10家持股比例在51%以上。到今年6月底持有中国银河金融控股78.57%的股权、申银万国57.92%的股权、中金公司43.35%的股权、中信建投40%的股权、中投证券100%的股权和瑞银证券14.01%的股权。
汇金成立之初,被赋予稳定金融之责,这家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对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权利和义务,支持其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国家注资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汇金参控金融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投资回报,而不是直接下场成为巨无霸拳击手。
2004年开始的券商全行业自我救赎进行综合治理,持续到2006年末,证监会共处理了15家高风险证券公司,14家实施关闭,汇金和建银奉国务院之命,以准国有机构性质的金融机构重组平台进入,控股和注资重组了8家券商,包括华夏证券(现为中信建投证券)、北京证券(现为瑞银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银河证券、南方证券(现为中投证券)。加上对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宏源证券的控股权,汇金、建银总计控股10家券商,几乎占了当时国内券商数量的三分之一。
当时汇金起的是救火队的作用,谁都认为中金将在获得收益后撤资,让各地市场自行发展,满足于财务投资者的身份。2005年9月30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根据“国九条”精神,中央汇金公司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能,向申银万国注资并提供流动性支持。其中包括25亿元注资、15亿元流动性资金。汇金公司在确保适时退出的前提下,实施阶段性持股计划,以解决申银万国资本充实问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确保适时退出”,恐怕那是拿到汇金资金的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共同盼望。事实证明,汇金成为申银万国的控股股东,申银万国成为子公司,与注册地远在新疆的宏源证券绑定。
上海并非空手而归,2011年10月,汇金和上海国际集团完成了关于双方将手中各自持有的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进行置换,置换完成后汇金持有申银万国55.38%的股份,上海国际集团持有国泰君安45.09%的股份,由此汇金参股的券商减少一家,国泰君安解决了“一参一控”的问题,国泰君安的地方队身份,就此明确。
国外基本有两种做法,或者像新加坡一样,国家队领衔主演,或者像挪威主权基金一样,满足于成为精明的财务投资者。汇金成为神经中枢是否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化,以申银万国为例,这家企业经过第一次与汇金的磨合,现在要与宏源再次磨合,重组效率到底如何?
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日益成熟,但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因审批、因新三板、因为各种资源集聚而无法撼动。
金融业目前的趋势是整合,走的是新加坡模式,只在私募股权、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开了一些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