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手机APP也能“淘”保姆!O2O家政获数百万美元风投

2014年09月03日 07:16    来源: 扬子晚报    

  找家政、请保姆还在街边门店登记吗?如果是在北京上海,这种方式已经OUT了。近日,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O2O家政服务供应平台被风投“相中”,吸引了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乐观者预计:O2O模式将撬动家政业几万亿“大蛋糕”。家政O2O真有那么美?扬子晚报记者近日在南京家政市场进行了调查,并约请专家对此进行评析。

  名词解释

  O2O通常指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但上述获注资的平台自称其O2O模式与常见模式相反,是Offline To Online(线下到线上)。

  A 新闻缘起

  北京O2O家政公司获数百万美元风投

  2014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O2O家政服务供应商被风投“相中”,吸引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对于此次注资,业内人士评价:是资本对家政服务业O2O尝试的认可。

  该供应商是一个基于家政经纪人制的保姆在线预订及支付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四种渠道找到保姆。近日,扬子晚报记者点开网站首页,一个对话框就跳入眼帘:“小主,欢迎访问官网,给您请安啦!您可以马上跟我们进行在线咨询哦!月嫂、育儿嫂、老年护理、小时工、一般家务我们统统帮您搞定!”网页上有阿姨的照片,大到工作经验,小到星座、属相,资料非常详细。

  用户对阿姨筛选完成后,该平台会委托经纪人与用户一对一服务,根据需求匹配阿姨。接着由线上服务转向线下,经纪人安排用户对阿姨面试,满意之后即可签约付款。该平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雇主的服务费。如雇主选择一个工资5000元/月的阿姨,那么签约一年就需缴纳5000元服务费,第二年续约还要续交服务费。服务费中有部分佣金分给经纪人。经纪人的收入也会跟雇主对其的信用评价挂钩。

  据公开介绍,该平台在京沪两地拥有家政经纪人100多人,累计为十多万人次提供过家政服务,超1/3服务对象为文体明星、企业家及企业高阶层人士。

  除了该网站,记者还发现,还有一些总部位于京沪的家政、生活网站也采取类似模式。用手机、上网站找家政员,正成为一线城市雇主的新渠道。

  B 记者调查

  南京传统家政对网淘保姆不太“感冒”

  南京能不能用手机淘保姆?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南京传统家政公司对经纪人代劳的O2O模式有些陌生。

  记者在莫愁路南京市妇幼周围找到一家“家政爱宝贝”门店,看起来约50岁的葛阿姨是这家店的老板,她自述在南京有31家连锁店,都是自家人在经营。据葛阿姨介绍,她从事家政月嫂工作22年,开店迄今也有13年。别看门头不大,但因靠近市妇幼有很多老客户,加上多年的口碑,生意很是红火。对于记者提及的O2O家政平台,她说自己不懂也不相信网络,因为感觉太虚拟不真实。

  在莫愁路附近一家月嫂服务中心,店员介绍,该店也有网上预订功能,不过只是传统经营模式的补充。她们对于O2O的网络平台获风投的事不清楚,也不太关注。负责人陈阿姨介绍,她们主要依靠老客户,周围其他多家家政门店也多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她们已比较习惯这种传统经营模式,暂时没想要改变。

  对京沪流行的家政O2O模式,年轻创业先锋又怎么看?曾获大学生创业大赛亚军的26岁男孩诸云云,毕业后创立了南京“老男孩”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员工制模式,由企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工资由企业统一发放。他向记者介绍,上述模式他认为还是不太接地气。

  C 专家观点

  撬动家政业几万亿“蛋糕”仅限理论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经纬认为,目前家政服务业O2O的进展还没有想象中那么成功。

  经纬认为,与其他行业大张旗鼓的O2O相比,家政行业还是存有几个难以突破的特点:比如家政服务员是“特殊商品”,整体的素质和标准化程度偏低,与雇主的要求很难一次性就匹配成功。“即便是面对面沟通都难达成一致,何况只是通过互联网和影像,或者只是通过经纪人介绍。”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约束不健全,容易导致家政服务员与雇主私下签约,省却中间服务费的情况出现。

  在经纬看来,O2O模式撬动几万亿家政服务业大蛋糕的说法目前仅限于理论。对家政行业来说,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立足于岗位的规范化培训,并提高家政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加更多的客户信息量,增加匹配的精准度。“在某个单项家政服务上,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先行尝试规范化的O2O模式,比如说月子护理。”经纬介绍,一般有4年以上经验的月嫂公司,就能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如果能加以规范实施O2O模式,使线上线下缩短时间和距离,让用户能快捷方便预定,会有助于其发展。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