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将于11月初在京召开

2014年08月27日 16: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组委会于8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称,为适应新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研究,促进相关成果在城镇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将于2014113日—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

  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新华通讯社为本届会议的支持单位。

  新闻发布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主持。大会组委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孔金辉,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柳其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宝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大会组委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首先对上届智慧城市大会组织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目前的筹备情况、大会主题“创新?融合?服务”的理念进行了介绍,并真诚邀请致力于智慧城市领域建设与发展的先行者们参加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

  唐凯表示,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去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也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避免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

  我国很多城市纷纷制订和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及目标。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

  唐凯表示,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已发展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建设领域规格高、影响大、具权威性的行业盛会。组委会经与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进行多次交流后,对本届大会论坛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应用”、“信息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运营及投融资”和“住房公积金与住房金融信息化发展”等论坛。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科技、测绘等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确认出席本届会议。

  随后,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崔俊芝对本届大会的论坛设置进行了介绍。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10个分论坛,包括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市长高峰论坛(主论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论坛、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论坛、智慧城市运营及投融资论坛、信息网络安全高层论坛、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应用论坛、住房公积金与住房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智慧城市共性支撑技术及应用论坛、智慧型“数字城管”暨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论坛、工程建设BIM技术应用论坛、智慧房产及房屋权属生命周期管理论坛等。

  崔俊芝院士阐述了对大会主题的理解。他说,“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将以“创新?融合?服务”与“大数据”为主题,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创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3S等集成化信息技术,将它们融合于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控与服务之中,探讨和解决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科学技术问题,管理决策问题,并交流各自的实践经验。这是该综合交叉领域又一次重大的学术交流盛会。

  崔俊芝表示,我们突出“创新?融合?服务”与“大数据”,是因为这九个字是当前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创新”是指每个城市必须发现各自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控与服务中的关键问题,做好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并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确定当前建设和实施的重点。“融合”是指必须创造性地将适度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各自城市信息化总体框架之中。“服务”是指必须以提升政府管控和服务水平,提服务效率、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数据”是指应当尽可能采用智能化方法和技术处理数字城市实施中产生的大数据,提高大数据的利用效率;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和应急度,同时为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体现现代城的“智慧”特征。

  无论是10年前的“数字城市”,还是现在的“智慧城市”,其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城市信息化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管控效率,使市民充分享用现代城市中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会上,主办单位相关领导就大会相关问题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就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指导城市规划、建设、运营与服务的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倪江波介绍,信息化对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地方政府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五个方面进行了引导:一是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行政策性引导,如设立智慧城市试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发布。二是强化规划和应用,引导水专项、高分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科研成果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应用推广。三是加强培训和研讨力度。四是筛选和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五是探索体制创新和机制融合的解决方案,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好智慧城市。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孔金辉表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重庆、广州、武汉、太原、长沙、宁波、徐州、郑州、临沂、无锡、淄博、新余等12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了DaaS(数据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四种服务,为工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其他部门开展的智慧专题应用提供了带有时间的空间信息支撑,能够切实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回答了记者关于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他说,随着国产遥感卫星数量及地球观测数据的增长,我国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工作正在不断地推进。目前,由国家遥感中心牵头、国内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已经开通并面向全社会提供共享服务。遥感领域数据共享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全球趋势,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已成为每个领域的追求目标。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共享力度、尽快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做深做透做细本领域以支撑好下游发展、全面支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及大力支持各遥感单位加强合作等。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柳其许在回答记者时表示,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已由10米提升至8米以内,授时精度由50纳秒提升至30纳秒以内。通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信号监测评估表明,北斗系统服务性能满足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服务性能优于10米。目前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服务保障体系采取了实系统级、分理级和终端级等三级服务资质管理制度,共有12家正式分理级,32家试验分理级、44家终端服务单位和1个国家北斗产品检测机构、4个区域北斗产品检测机构。

  目前在智慧城市技术革新和建设应用方面,北斗系统可提供精确的时空基准和有效的位置服务手段,为城市交通导航,公交、特种车辆位置监控和动态调度,城市建筑、大型市政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的位移、沉降、变形等安全监测,以及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等重要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

   对于智慧城市,相关专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者中央副主席谈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对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推进信息化技术与先进的城镇管理服务理念有效融合需要认真的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有助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对于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注意到,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如何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建设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下面从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

  首先,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7.12亿,城镇化率为52.75%,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并不匹配,我国城镇化进程既面临资源环境科技支撑的约束和挑战又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一方面现有的资源环境已难以支撑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土地供应紧张、交通拥堵严重、内涝频发以及大气和水体遭到破坏,已影响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迅速增长,网络连接速度不断提升,也要求城市管理部门立足长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另外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手续复杂,周期过长,政务信息发布不及时,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约束、中心城市行政权利过大、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困难等问题也影响了要素在城镇间和城镇内部的自由流动,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不利于城镇经济和公共服务系统高效运转。

  第二,信息化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四化”联动、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四化”发展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城镇建设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预计显示,2035年先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峰值,达到70%左右,新增城镇人口3亿,以我们片面追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城镇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提高城镇化质量任务艰巨,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使城镇真正成为宜居、宜业之所,城镇化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发展好离不开信息化,否则各类政策措施效果无法及时显现,各种要素投入效果难以持续提高,各项改革的制度红利也要大打折扣。当前信息化已经逐步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正有利的推动“四化”协调发展,很多地方通过完善城市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跨部门融合等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能力,各地大型物联网基地、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中心纷纷建成,无线城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逐渐普及,也极大的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城市一卡、互联互通等区域信息工作一体化稳步推进,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智慧城市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各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以透彻改制、互联互通为创新方向,实质上是在信息化引导的城镇化模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智慧城市既有利于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提升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智慧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当中的比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推广,从而推动传统企业技术管理、组织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促使我国经济从人口红利、生态资源等低价值要素驱动转向依靠知识、信息、技术创新等高价值要素驱动,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智慧城市通过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的激发要素潜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创造大量知识性岗位,加快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二是切实改善民生,通过打造城市公共管理服务平台,让市民充分的、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全面掌握服务流程,将改变以往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确保居民均等的、便捷的享有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权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有助于增强基层社区扶危济困、敬老、扶幼、排查隐患、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缓解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等问题;三是实现资源整合,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医疗、环保、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建立多方协调、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相对困难,智慧城市通过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促进官民互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政务公开,使碎片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既让政府部门及时摸清群众的需求,又让拉百姓实时了解有关政策,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四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需求,智慧城市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快捷、便利、廉价的信息交付渠道,不但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也为生产者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桥梁,使消费选择更加多元化。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日趋成熟。

  近年来,各级政府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智慧城市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时机,政策环境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广网络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20132月,国务院出台《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大数据纳入到物联网产业领域,大数据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和发展动力。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推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试点城市出台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等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公共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并对信息消费规模、相关行业新增产出、新型信息消费规模、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等作出了发展规划。技术支撑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围绕海量信息的生成、存储、处理和决策以前后连贯的产业链条形式集中出现,共同构成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大数据催生了新的IT模式分析及服务,多维信息采集遥感网和传感网,基于网格和云计算平台的智能信息中心、移动通信和高速光纤网多网融合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泛在的通讯网络服务能力快速智能的事件处置能力为政府全面开展电子政务、企业深化业务创新提供了契机。截止到今年6月,全国310多个地级市、15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170多个地级市、40多个县级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了设计国土、规划、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两千多个应用系统,有效的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两批公布了共计193个智慧城市区、镇试点,通过智慧城市区、镇的实践,利用智慧技术手段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这些先期的试点工作为智慧城市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三、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协同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将成为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契合点,但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出现重项目轻规划、重重点轻需求、重技术轻制度、重引进轻研发、重挖掘轻整合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政府有型的手和市场无形这只手的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协调发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民生优先,应借助智慧技术主动遵循并及时响应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促使政府转移为以群众满意度为本的服务者,智慧项目应充分体察并反馈市民的感受,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应多种途径推广普及智慧项目,全面感知、及时反馈市民需求,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城市治理水平,要建立政府主导、市民参与的政治模式,借助智慧技术将市民融入城市管理体系,将管制行为变为自觉行为;二是切实转变政绩观,明确政府职责,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初期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但可能出现城市之间盲目攀比、互补性差、缺乏科学论证和长远规划的智慧城市大跃进状况,也可能出现投巨资购置设备却忽视居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还可能出现各系统各自为政的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估标准,缺少横向协同机制,基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的政绩观仍然停留在搞看得见工程、短平快项目上,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避免科技形象工程,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突出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根据大中小城市城镇化的不同需求作出不同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比如大城市应注重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缓解现代城市病为主要内容,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应重点发展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智慧项目的开展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技术创新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要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积极整合各类研发力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四是推动资源共享,搭建公共信息平台,要注重前期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部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避免重复建设,要建设公共平台,将顶层信息资源有机的组合起来,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要解决好信息的资源共享,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从资源共享、系统平台协同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信息化总体设计,同时,必须注意到公共平台建设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用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竞争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做的关键工作就是科学的进行总体规划,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公共平台建设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核心,不但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而且能够很好的解决数据和资源的共享问题;五是注重标准体系建设,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标准往往相互矛盾、衔接不畅,造成了无标准可依的现象,因此,在城市化信息化总体架构下逐步建立统一的数字城市标准体系,实现跨系统技术集成与信息共享,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密切协作,推进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应用和管理等应用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我国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领域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总体而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时期,应坚持理性、有序、协同的原则,明确重点,加强整合,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展望“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转型为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镇化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从长计议,不断开拓创新,切切实实地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渗透到新型城镇化和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文燚教授则说,我是第三次参加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了,来到这以后看到很多老朋友,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很开心,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智慧城市的复杂适应性。

  什么是复杂适应性呢?我不想按学术的方法去解释这个学术名词,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孙悟空在天上玉皇、诸神、西方佛爷、菩萨、山野妖精怪物构成的复杂的共生环境下,经历了大闹天宫、被压五行行,西方取经九九八十一难,这就是复杂适应性,诸多仙家也在适应,从最开始不接受孙悟空,最后认同他斗战胜佛的地位,他们也在适应,所有成员都在适应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老孙的环境太复杂了,最难对付的就是唐僧,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他说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唐僧一张嘴孙悟空就头疼吗?我说他念紧箍咒,他说不是,唐僧一张嘴就停不住,孙悟空能憋疯了,所以头疼,我一听,好象是嫌我话多。指导学生时候老师得适应,指导“90”后的学生老师比较困难,现在一说话多了,他们就说师傅知道了,我就知道说我是“唐僧”,或者捂着肚子、皱着眉头说我胃疼,这就是复杂适应性。

  为什么讨论智慧城市时候要说复杂适应性呢?言归正传,今天我想从三方面跟大家探讨智慧城市的复杂适应性:一、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大数据。二、如何从大数据挖掘新知识。三、智慧城市的复杂适应性和云计算支持。

  一、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大数据

  社会城市、智慧城市,其实都在支持着城市的社会活动,城市社会和城市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其实不必多说,大家生活在城市里,都有体会,进入信息时代,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大幅度增加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信息时代有一个突出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承载信息活动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已经成为和承载生产活动的物理空间、承载文化活动的精神空间、承载财富活动的市场空间成为一种同样重要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这样的说法显得太正式,其实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时间我们是生活在网络空间里,现在过年的时候让孩子到亲戚家拜年,首先得问一下有没有WiFi,没有WiFi连拜年都不愿意去,为什么?就是因为生活在网络空间里的时间太多了。

  在整个城市社会,很多时间生活在网络空间的时候就产生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城市一些公共事件在Cyber空间的传播呈现出一种河塘效应,什么是河塘效应呢?这是一个比方,如果看见池塘里第一天长出一片荷叶,第二天长两片,第三天变成四片,如果第三十天的时候半个河塘也荷叶的话,到第三十一天你发现奇迹发生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就是整个河塘都被荷叶覆满,使得城市公共管理应对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城市治理部门治理公共事件候不能够及时有效,很大程度上就会激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和强烈的质疑,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城市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声誉。在信息时代,大多数的城市治理活动会迁移到Cyber空间,Cyber空间的信息活动主导着现实空间的治理活动。

  为什么说Cyber空间的信息活动主导着现实空间的治理活动呢?我们现在经常谈市场化,为什么这么重视市场化?因为市场决定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涉及到交易性的财富活动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整个迁移到市场空间,市场的一举一动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据说现在中国如果打个喷嚏全世界经济都会感冒,就是这么个影响。在信息化时代,Cyber空间是什么东西?Cyber空间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新华社翻译成网络空间,Cyberspace,网络空间的翻译很形象,但是不是特别能传达内在的意思,解释一下,Cyber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舵手的意思,上世纪40年代末威娜些控制论时候发现一个词叫Cybermetics,这个词中文翻译成控制论,Cyberspace可能是思维的新家园,像是一个控制着现实空间的空间存在,应该会成为现实空间的领航者,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Cyberspace的话,就智慧城市而言,网络空间的信息活动确实主导着现实空间的城市治理活动,这种领航者其实有着重大的责任风险。

  去年我跟大家探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时候说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通过顶层设计要渐进的实施,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第二天看到网络上有醒目的标题,说张教授让智慧城市的子弹再飞一会儿,吓的我一个星期都不敢上网看,怕有人骂我,但是我今天的观点仍然是智慧城市子弹还得再飞一会儿。城市社会的治理的复杂性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没有看清楚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不能够适应城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智慧城市这颗子弹就会落地,不会击中目标。

  复杂性怎么理解?讲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西方某个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犯罪率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市长就很高兴,让警察局好好总结一下你们有什么先进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宣传宣传,西方人也讲政绩,警察局总结了半天没总结出什么新的经验出来,觉得好象都是常规的做法,后来交给美国一个智库做研究,研究结果是什么呢?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个州修改了一下法律,在基督传统文化的社会里不允许少女堕胎,于是乎许多私生子的现象很严重,十几年后可能成为犯罪的源泉,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个州修改法律了,允许少女堕胎,仇恨社会以及社会待遇不好的青少年犯罪人群大幅度缩减了,于是这个城市犯罪率大幅度下降,表面上看,犯罪少了,显然是警察的功劳,其实警察不敢认领这个认领。复杂性另外一个表达,搞IT的都知道,一说数据仓库就会说啤酒和尿布的关系,不研究数据挖掘的人可能还不一定很清楚,啤酒和尿布是什么故事呢?沃尔玛商场通常把啤酒和尿布摆一起卖,为什么呢?因为沃尔玛通过长期的对销售小票分析之后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发现很多买尿布的人也买了啤酒,后来就摆一起卖,果然销量大增,后来有人专门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在北美,年轻人结婚有孩子之后年轻人会更加努力工作,尤其是男性,回到家里以后,太太在照顾孩子,自己得出去给孩子买尿布,感觉自己也很辛苦,买尿布的同时顺手给自买罐啤酒喝,这是一种行为习惯,不是社会行为学研究之后得出来的,是沃尔玛销售小票中表现出来的。沃尔玛发现大家在飓风到来的时候买飓风用的手电筒、账篷设备时候同时会买一种很甜的蛋挞,也可能飓风来的时候躲在家里,用特别甜的滋味安慰一下自己,这些人的行为规律在日常感触中没有得到清晰的认识。

  更可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问一个孩子,尤其是在中国,一个上大学时候退学,工作时候又被公司开除,你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吗?家长显然认为不应该向这样的人学,如果你说这个人名字叫乔布斯,家长都觉得孩子该跟这样的人学习,从表面现象来看,上公司退学、被公司开除以后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不能成功,一些理论家也在做复杂性方面的研究,普利高津说简单的确定性终结了,马尔可夫说存在是一种在时间上展开的随机过程,波普尔说要发现真知只能试错,哈耶克说我只知道自觉形成的秩序。

  面对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城市社会的治理就必须有能够分析城市社会复杂性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如果我们采用传统办法对事物的状态进行样本记录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小数据的方法,这种是最传统的科学分析方法,我们把很多很复杂的事物进行细分,细分成很多碎片之后,我们对这些碎片进行采样研究,形成的结果是我们得到的小样本数据,我们通常基于这种小样本数据、基于所谓的数学归纳法、逻辑归纳法对事物进行认知,这种认知是得不到真实有效认知的。现在有人提出要记录、收集事物存在和演化过程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数据,而不是小样本数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用这个方法对事物形成有效的认知,大数据分析方法突出的特点是摒弃了传统的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这种科学分析方法就是把问题划分成很多细部,从环境中孤立出来,试图单纯性的认知这个事物。大数据是从完整的表达一个事物的角度来考虑,表达的是事物内在的耦合关系,一条大数据就很大,现在很多人说大数据时候,我经常说改个题目,叫海量数据比较合适,通常会把大数据和海量数据混同,因为大数据关注的是能否描述全景的、全生命周期,不在于组织规模多大,要想描述完一条数据,组织规模就非常大,大家一讲大数据,觉得视频录像的数据太大了。

  大数据技术的真实内涵和主要贡献。现在业界和学术界都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模糊,我发现任何一项有潜在利益的新数只要进入我们这个社会都会被一窝蜂的各自表述的这样一种跟进淹没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关注大数据,尤其是在发展智慧城市时候我们关注大数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大数据是事物本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事物概念完整的表达,全生命周期的表达,这是跟传统的小样本数据不同的地方。第二,事物的大数据显示的是场景介入信息,经济社会活动中有许多场景,介入是一个过程,能够表达城市社会的组分结构和整体的均衡性,在改革相关的研究文件中经常说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社会现在分化为多各阶层,但事实上多个阶层已经存在了,如何认识城市社会多阶层的存在?我们需要场景介入式的信息分析,说场景介入,好象很抽象,其实很简单,上次我跟民政部的同志探讨低收入家庭信息甄别,我说你要看看人均用电量、用煤气量、日常生活垃圾处理量、网购量,然后可能就能够知道他是不是低收入家庭,如果真是很低收入的话,有些活动就可能介入不了,或者说不能深度的介入,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景可能低收入家庭纠没法介入,如果介入了,也不应该属于低收入范畴。第三,大数据能够体现出经济社会场景耦合现象,耦合现象本身能够表达出隐藏在城市社会系统内部活动中有重大意义的事物相关关联,像啤酒和尿布就属于这样的故事。第四,从大数据场景耦合现象来看,时间分布可以体现出城市社会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趋势,这些是我们关注大数据的核心原因。

  二、用大数据挖掘新知识的现代智慧

  现代城市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新潮、躁动、不安分,城市治理需要适应城市自身的存在和演变的规律,要适应城市自组织发展与演化的规律,城市社会自组织的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想治理好城市社会,需要赋予它一种开放平权、组分自优、生生不息的组织体系。大数据分析可以帮我们展现组分结构和均衡性,通过组分结构和均衡性分析我们可以完整的刻划城市社会的组织体系,研究自组织演化的规律。第二,现代城市社会需要被赋于一种伺服新兴生态、管理突变风险、协调利益认同的协同动力大数据,分析展现的系统发展和演化趋势,支持我们有意识、有目标的聚集这样的协同动力。第三,要赋予城市社会一种自发的催化拟种,简单地讲,要想发展一个新事物,咱们先得试点,试点的方法就是催化拟种的方法,这个种如果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说明这种方法不错,有的时候催化拟种之后还要有自洽的催化循环,拟种要想活下来必须在开放的循环机制下能够吸收营养,这样才行,如果靠政府精力养着,那这个种就不是好种,自主模式要能够优化,我们要赋予城市这样的治理机制,如果我们能把开放平权这样的特征、伺服新兴这样的生态、自发催化拟种的机制能够赋予城市,这个城市就能够在整个大的经济社会循环中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勃勃生机。

  大数据怎么能够支持组分均衡性的分析呢?如果做理论阐述,太复杂,举几个例子,比如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前几种,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轰动,他们预测流感在北美会怎么流行,能够精确到每个州、每个城市,而且也就一天之内就能预测出来,非常及时,比美国卫生部的预测还要及时、有效、准确,为什么呢?把五千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搜索出来,城市里的人因为自己问题上网搜索,政府轻易是感知不到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容易的感知到,他的预测比美国部疾控中心预测的还要准确,感冒人群的分布就是一种典型的组分均衡性的分析。

  大数据支持的趋势规律性分析,美国联邦政府为了管理自己的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他们在全美90个城市采集8000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这个项目每年花联邦政府2.5亿美金,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2008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11月份美国出现了通缩的趋势,觉得好象还是很成功的,但是与之相比较,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经济学家有了一个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在互联网上搜集全美50万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在开放网络上搜集的信息都是不准确的,但是由于采集的量是50万种商品,具有全景性,不是采样性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就发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大数据显示出了超能力。

  大数据支持隐含相关关系的分析,刚才举了一个啤酒和尿布的例子,还有一个故事,商家营销策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营销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营销策略,比如说他们经常通过一些女性购买相应的商品的组合和时间上展开的规律来分析能够发现这些人在这个阶段购买这些商品预示着他可能已经怀孕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可以推销保胎的知识,如果预测到已经生孩子了,就会推销婴儿用品,有些时候会产生一些误会,据说在美国的某个城市塔吉特就被一个中年男人袭击了一把,很生气,我的女儿还上高中呢,你怎么给她推销婴儿床,你鼓励她上高中就怀孕吗?后来经理就过来道歉,道歉的时候中年男子说看来是我搞错了,我跟女儿谈了一下,她确实怀孕了,预产期在8月份,自己上高中女儿怀孕的现象做父亲的不知道,但是塔吉特商店已经知道了,这都是大数据在相关关系分析上带来的一种支持。

  我们利用大数据这些支持技术支持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跟我们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做智慧城市发展时候,刚才已经讲了,是基于自组织的历年来进行城市社会系统的顶层设计,这种自组织的模式需要我们对城市发展的全景、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能够使得我们达成对城市社会系统开放、组分自主、伺服新兴、自恰循环、模式优化的总体性支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时候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发展是社会工程,必须要面对着开放与垄断的持续博弈,必然面对着组分与系统的持续博弈,必然面对着新兴与传统的持续博弈,我们推进社会工程时候,必须采取零星渐进式的方式推进,坦率地讲,现在用运动式的方法发展智慧城市显然是不妥的,怎么样才能用零星渐进式的方法发展智慧城市呢?我们无外乎做几件具体的工作,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城市管道的维护、沙井的维护,这是城管典型的内容,曼哈顿就有过这样的专项工程,不解决完整的事情,能够非常有策略的、准确的管理这些公共设施,UPS快递公司在处理城市物流时候也有一个很好的优化案例,UPS公司感觉如果自己的快递运输车在路上发生故障,然后导致自己还要临时调换车,成本会非常高,他们有一个策略,每隔三年就把相应的运输车关键部件更换一遍,带来了很多的维修成本,同时,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全面的解决问题,后来他们采取了物联网加大数据的方法,把每辆运输车关键部件上贴上传感器,在车上加装上移动互联的设备,把关键部件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准确的维修时间,据说一年可以省好几百万美金,优化城市的物流服务是智慧城市典型的发展工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杨元喜院士表示,大家大谈智慧城市的同时,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北斗卫星导航能够为智慧城市做点什么。教科书上有大量的概念,什么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有哪些核心要素?智慧城市的来历?智慧城市将发挥什么作用?这方面问题我不想做详细描述。智慧城市的概念,第一,基础设施,第二,服务观念,第三,想象,对未来事物的崇敬等等。

  我个人认为,刚才前面几位先生的报告中没有一个报告能把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联系在一起,智慧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业如此,如果智慧不用于服务,智慧可能起反作用,说一个简单例子,南京市市长本人一定是十分智慧的,但是对南京市和南京市的市民来说就不智慧了,智慧城市一定要服务于人民,这样智慧才是有意义的。

  缺乏智慧的管理与智慧的服务,不太可能有智慧的生活,也容易导致所谓不健康的城市、不宜居的城市,我们要思考智慧城市需要什么。管理比智慧重要,智慧服务比管理重要。

  智慧城市发展有强力的需求,智慧城市会缩短机构和机构、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扩展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与获取,提高信息流通的时效性、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现势性。智慧来自于信息,首先要有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利用,以及智慧决策、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我一直把智慧服务放在核心位置上。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基础设施服务于民、服务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城市宏观管理和辅助决策需要智慧,一个科学的决策和决策的科学都是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城市多部门协同管理和决策是必然趋势,跨部门信息是错综复杂的,而时空信息是核心信息,也是共性信息。基于时空信息的综合服务系统将是多部门协同管理决策的核心关键基础。

  智慧城市需要物联网,然后需要互联网,否则无信息可互换,物联网需要哪些信息呢?我的归纳和大家的归纳不一定一致,物联网核心信息应该是位置、速度、时间,这是我们的导航定位信息;第二环境,影像信息、地理信息以及虚拟空间的信息,这是测绘和地理信息。智慧城市包括物联网、互联网、智慧管理、智慧服务。

  智慧城市的时空观,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北京一位先生给美国一位女士打电话,说午后聊聊,她问什么时间,下午一点怎么样?可以,北京的1点是美国凌晨2点,简直是一种骚扰,时间基准不一致,关于一秒的时间概念,时间就是金钱,1.7万亿美元一天多少利息呢?参考消息上给的利息是7400万美元的利息,如果20131231号零时零分算今年的,如果过了1秒,应该算明年的,这一天应该多还多少呢?7400万美元,时间就是提前,金融系统之间如果差一秒可能造成极大损失,股票市场也如此。我们要有大的空间观念。

  智慧城市的空间观,宁波水灾、诗经杀商场火灾,要调动最近的消防通道,如果水灾,要看看淹了什么地方,时间和空间都是指挥时候必须掌握的信息。交通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电力安全等等都需要大的空间观念。空间基准不一致可能出现大问题,魅力可能解决不了了这类问题,空间基准必须一致。智慧城市80%以上的心细於时间空间有密切关联,需要位置、速度、时间及地理空间信息。北斗位置跟踪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中国从80年代开始决策,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集导航、定位、授时与段报文通信于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去年1227日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14颗卫星组成,目前性能良好,覆盖区域是北纬55度、南纬55度,东京55度到180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分三个段,空间段、有地面控制段、用户段。北斗运控系统,1个主控站,7A类监测站,22B类监测站,2个时间同步上行注入站。

  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空间基准、时间基准、卫星轨道、卫星时间、授时、短报文通信等等,以及寿命监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运控系统基本性能是轨道交通大概2米,用户直接距离大概0.2米,通过卫星轨道,预报精度2小时用户测距精度大概1米,卫星中预报精度大概2小时1.4纳秒,短报文优于1秒钟的反映速度,在海洋上,没有卫星通讯,这就是非常好的通讯手段。北斗坐标系统大概1厘米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性能,定位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侧素精度:0.2/秒;授时精度:50纳秒。定位侧素精度,静态,水平精度优于6米,高程优于10米,三维精度优于11米。

  在导航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性能,单程导航大概这样,东方向0.6米,北方向1米多,高程方向13米,原因是有5个同步卫星是不动的,对高程也不敏感,对北方也不敏感。

  北斗目前亚太覆盖率接近100%,实际覆盖率94%;测距码精度是2码,测距码11厘米,B25厘米,相位精度,B1 0.5毫米,B2 0.3毫米。在可能应用方面,气象应用,大气、海洋、空气监测可能基于北斗,北斗有定位、测距离,而且有短报文功能。交通管理,我们国家是交通非常繁忙和拥挤的国家,交通管理方面,北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抢险救灾,汶川地震时候当时通讯中断,其实手段都中断,北斗可以告诉你哪有灾情、灾情多大,而且有短报文通讯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与智慧城市有效集成,将提高建设规划水平和资源监测、环境监测水平。加强卫星导航、地理信息与智能交通的集成,将提高城市职能交通管理效率,如大导航、地理信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融合,将扩大位置服务领域,带动智慧城市智慧物联网的应用与拓展,统筹导航地理产品集成应用,将提高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行,包括行业的融合、信息融合水平,完善各类导航、地理标准,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规范,改进智慧城市服务观念,将提升智慧城市保障效能。卫星导航、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是测绘导航局的,我们有义务为全国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中国的建设发挥我们的作用,发展以北斗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应作为国家战略,我们银行如果还用GPS时间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像美国这样不很讲道义的国家,我们的互联网、我们的电网如果还用GPS时间,可能造成电网总网的失败,发展自主独立的中国的时间、中国的坐标是测绘导航人应尽的义务,发展导航以及智慧城市也是国家重大经济发展策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智慧城市紧密的结合,是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灾难、反恐维稳、提高政府决策能力的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及智慧城市将为城市宏观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智慧城市的行业标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要重视智慧城市标准的建设,如果一个城市一个标准,这样智慧城市中间的互联互通就会成为问题,要强调服务观念,强化智慧城市的特色服务是智慧城市相关产品发展的重点,也是智慧城市理念推广的重要途径,集成导航、地理信息及其他信息技术是提高智慧城市位置服务产品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北斗导航及位置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潜力是巨大的,如何应用领域广阔。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闪淳昌长副主任说,抗击非典以来的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的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作出了全面建设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是加强“一案三”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十一五”计划的基础上,现在正在实施的“十二五”防灾减灾重点工程中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包括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环境的减灾卫星星座的建设工程,在“十二五”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当中,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工程、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建设以及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二期工程等等与信息化的建设密切相关,我今天不对这些项目进行介绍,我今天重点就“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服务、加强管理”谈点意见,我刚才非常赞成刚才杨元喜院士的观点,我们搞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服务、加强管理,咱们国家在兰州市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和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取得明显成就。

  什么叫“民情流水线”呢?是兰州市的西湖街道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立足于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实施的工程,为老百姓办很多实事,包括放学孩子四点半无忧服务、夕阳红的帮老服务、残疾人的与你同行赞助服务等等。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有效融合,是“民情流水线”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固化和应用,包含着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基础库。两个平台,包括民生服务平台、社会管理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更好的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三大数据库,包括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四大整合,包括视频整合、业务整合、数据整合、五个在线,包括焦点在线、化解在线、舆情在线、应急在线、效能在线,三维库社会管理系统现在被兰州的广大群众称为不断创新拓展的民心工程,他们称为是党群的连心线、服务的提升线、资源的整合线、群众的监督线、社会的和谐线。今年2月,习总书记专程到兰州,对兰州这样一个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兰州“民情流水线”工程和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实践与思考,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措施为载体,把社会服务管理与群众工作融为一体,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对推动我国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这样一个系统有利于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对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情流水线”工程和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系统通过日常的真诚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重在源头治理,通过基层干部、社工人员和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及对数据的及时采集更新,通过三维数字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等,实施了动态管理,通过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及时预警和研判,将社情、舆情和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伤害的群体和能最快到达事发地点的救援力量和应急资源等等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处置效率。第三,“民情流水线”工程和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的关键是管理与服务结合、管理与信息结合。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在搞信息化建设,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建立了不少应急指挥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是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与指挥,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脱节,利用率也不高。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落合乎兰州市委市政府合作开发的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民情流水线”工程,基础是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和利用,但是,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系统现在在推进过程中也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我们国家现在城市当中很多是人和户口分离,加之数据的采集涉及到人们的一些隐私,所以,动态数据的采集现在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还是部门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问题相当突出,问题表现在下面,实际上根子还在上面,现在我们很多信息为什么整合不上去?我到过很多灾难现场,一个突出问题是政绩观的问题,有的部门和单位明确地讲我在没给总书记、总理报告之前不能给你各部门,把信息掌握和获取作为邀功请赏的倾向必须得扭转,应该立足于服务、立足于民生;三是基层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特别是依靠现代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想我们应该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真正做好同步发展的工作,中国是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并存,在整个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灾难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严重性和放大性等特点越来越突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也针对我们的国情和我们城市化发展中的这些风险挑战做好各项工作。习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城市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郭晓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