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子公司连爆风险 基金风控警报长鸣

2014年08月21日 08:48    来源: 时代周报    

  “刚刚赚的钱还没有捂热,没想到风险就来了。”当听到万家旗下子公司万家共赢爆出8亿资金遭到第三方挪用后,某公募基金公司子公司相关人士感叹说,错过了前几年信托业大赚钱的时代,却赶上了危机四伏的风险时代。

  8月13日,万家共赢发行成立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系列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约8亿资金遭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景泰基金”)恶意挪用被曝光,引爆市场。这起6月发生的事情至曝光已经过去2月,而该笔款项中的5.9亿元意外出现在金元百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元百利”)资管计划所投资的深圳吾思十八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吾思十八期”)账户中,另有2亿被用作偿还深圳中行一即将到期的理财项目。

  目前事情的矛头基本都指向了第三方李志刚以及佳泰地产实际控制人李瑞峰(音),其均已被公安部门控制。而其他相关涉及方并未主动出来承担责任。继万家共赢、金元百利等表态之后,最新的表态方中行表示,不会兜底。

  事情尚未有定论。不过,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三起基金子公司旗下项目的危机事件,且几乎都和地产项目相关。最早的一期是今年6月份,财通基金旗下子公司涉及光耀项目,但是并未爆发实质性的兑付风险,第二起则是华辰未来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的华辰未来志高资管项目,目前仍在三方协商讨论中。而万家共赢8亿资金遭到挪用则是最受关注的一起案件。

  接连三期基金子公司危机事件毫无疑问敲响了该行业的警钟。实际上,在今年2014年4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从资金池业务、“一对多”通道业务、投资范围、激励机制和母公司公募基金规模等方面对基金子公司业务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中诚信国际认为,2013年基金子公司的爆发式增长与2012年的信托业爆发式增长有类似之处,业务模式也与此前信托业务模式同质性较高,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在渠道内的累积有赖于有效监管。

  8亿不翼而飞暴露问题  

  在万家共盈8亿资金遭到挪用(其中5.9亿元出现在金元百利旗下项目的账户中)爆出后,金元百利在当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澄清公告,对事情进行了一定的还原。

  金元百利作为金元惠理基金的子公司,其在澄清公告中表示,2013年8月—12月,金元百利连续发行5期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共计4.923亿元。在计划成立后,以全部委托财产投资参与吾思基金发起设立的“吾思十八期”,成为该合伙企业的唯一有限合伙人。“吾思十八期”以募集资金通过中国银行深圳上步支行向融资人云南丰华鸿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丰华鸿业”)发放委托贷款,资金用于投资丰华鸿业位于昆明市官渡区西部的宝华寺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这实际上是一个一级土地开发项目。

  据金元百利介绍,该项目由中国银行深圳上步支行担任投资顾问,公司“当时当作通道业务来运作”。融资方以佳泰地产持有的丰华鸿业70%股权以及丰华鸿业对当地政府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

  2014年6月,丰华鸿业方面向金元百利提出要置换其所质押的股权,为了保证风控,金元百利要求其以6亿元置换股权。

  而在另一边,同是今年6月初,万家共赢与深圳景泰一起成立了“万家共赢景泰基金一号至四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金金额8亿元。从公开材料可以获悉,该产品投资于与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有个人房贷业务合作关系的开发商的部分售房受益权。

  几天后,“吾思十八期”账上收到5.9亿元资金。令金元百利方面感到意外的是,这笔资金的转账来源既不是吾思基金,也不是佳泰地产,而是来自于景泰基金一期。

  很快,万家共赢发现了前述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遭到第三方挪用。6月22日,万家共赢以资金被强行挪用为名,向杨浦区公安局经侦报案,深圳景泰和深圳吾思的实际控制人李志刚和丰华鸿业的实际控制人李锐锋被带到杨浦区公安局。

  根据金元百利方面的消息,“吾思十八期”的确收到了5.9亿元,但目前处于冻结状态。对于此笔款项的归属,等待法院合理合法的判决。“公司完全不了解深圳吾思基金、景泰基金与万家共赢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

  而在发布会上,金元百利总裁吴自力表示:“他要把这个钱置换他的股权,我们并没有规定这个钱要从哪来,因为深圳景泰一期也是他控制的,吾思他也控制的,说不定他吾思又发一只基金来还我钱,这个钱我并不追究它的来源。”

  而万家共赢在随后的官方声明中称,公司方面已经第一时间向监管机关和相关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目前已经有效控制相关资产,能够保障投资人本息安全,资产管理人将全力维护资产委托人的权益,确保资产管理计划按期或提前兑付。但万家共赢拒绝披露更多的细节。

  “该项目找到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们给否决了。当初没接这个项目是对的。一般企业户无法时时监管资金流向,必须托管;基金公司必须保留一个章,双方盖章才可以划款。没想到这一点瑕疵变成大漏洞。”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子公司风险警报

  业内认为,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子公司所涉及的维基并不是个案。

  截至2014年3月末,共有67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32.30亿元,其中60家基金子公司开展了专项资管业务,管理账户4186个,管理资产1.38万亿,相当于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约40%;投资范围也较公募基金大大放宽,涵盖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商品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其他财产权利和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有分析认为,相较于一年半以来万亿的快速扩张速度,基金子公司的风控体系、人员队伍尚不成熟,在过度强调业务扩张的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影响下,风险不断累积。同时,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迅速膨胀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务。“你看如今暴露出来的基金公司子公司危机,哪一个不是和房地产项目相关。现在限购放开了,说明房地产市场环境不好,所以日子会不好过。”有金融高管如此说。

  华泰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曹光亮则认为,其实房地产通过信托、基金子公司等这些影子银行的手段来融资的风险还是相对其他行业要小的,因为它的抵押物、变现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为什么大家关注到很多的房地产项目出事,是因为房地产项目本身的基数太大了,这就很难保证每个项目都是优质的。

  基金分析师王群航则表示,银行不敢做的信托来做,信托不敢做的子公司来做,所以子公司这块风险是很大的,而其中最大的风险其实还是通道涉及的资产这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本身的风控能力较信托公司要弱,运作的项目出现风险概率加大。同时,与信托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和经验匮乏的问题,加之盲目扩张,对于项目的把控力度较弱。基金公司子公司介入的某些项目,所承担的风险和能够获得的收益明显不对等。

  不过,投资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某权威网站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4%的受访投资者表示,以后不会投资基金子公司的资管产品。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